其實也不是皇上以前沒有發現來福在拍須溜馬,隻是覺得不是什麼大事,還能哄他開心,也就隨他去了。
但是鄒忌的話讓皇上突然覺得來福之前的話變得刺耳了起來,所以才不樂意聽了。
打發走了來福,皇上好像完成了某件心事般心情都舒暢了起來。
可同時卻又感覺好像有一根鋼絲穿過他的心臟,將他吊到了半空,讓他生出一種不知前路究竟會如何的迷茫和恐慌來。
他不知道自己今日邁出的這一步到底對不對,又會指引他走到哪一步,是會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一切都充滿了未知。
正是這種未知才讓皇上感到很是惶惶不安。
可沒有人懂他的不安,他也不能找人傾訴。
皇上坐在桌案後坐了許久,等到內心真正平靜下來後又覺得方才的舉動好像太衝動了些。
貼皇榜啊……這就是在昭告天下了。
比起大刀闊斧的去改變什麼,他其實更樂於求穩,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處事方法。
這是第一次,有生以來第一次……
內心深處生出來的不安如何能讓他不感到害怕?
可皇榜都已經貼出去了,也不可能讓人撤回來,朝令夕改,天子威嚴何在?
皇上隻能安慰自己都這樣了,已經走到這一步了,試一試,萬一呢?若是不行就再想彆的辦法就是。
枯坐很久,皇上才終於又拿起《大秦帝國》看起了後邊的內容來。
皇上之所以有這種不安,根源在何處他其實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還沒有堅定要讓大順變強的決心。
不、應該說他沒有衛鞅和秦孝公那樣敢大刀闊斧不顧一切讓大順變強的決心。
他總是顧忌這顧忌那,前怕狼後怕虎。
一旦他也同秦孝公那般堅定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那他日後定會感謝今日做下決定的自己。
皇上試圖從《大秦帝國》這本與眾不同的書裡汲取到他所沒有的能量、勇氣和魄力。
越是如此,他就越想大鵬先生趕緊寫完後邊的內容,然後來到他的身邊,指點他一二。
看著看著,皇上便看到了龐涓率20萬大軍攻打趙國這裡。
趙國沒辦法,隻能派兵求援齊國,還給了齊國很多好處。
齊國派出田忌和孫臏,來了一出很是精彩的圍魏救趙,看的皇上有些激動。
他不懂兵法,但是隻看文字就已經能體會到孫臏的大才,他多希望孫臏能從書裡出來來到大順。
然後過了幾年,魏國又派兵攻打韓國,孫臏梅開二度,不僅殲滅了魏國最精銳的部隊,還讓龐涓這名大將於馬陵道自殺。
這場大戰讓所有國家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也意味著魏國將要從此走向衰敗,他將再也不能穩坐第一強國的寶座。
魏國能拿得出手的有統兵之才的將領真的不多,有龐涓這種才乾的更是沒有。
皇上的激動肉眼可見的僵在了臉上,魏國如此,大順又何嘗不是?
秦國公府……秦家……
大順真正有統兵之才的其實也隻有秦家人,其他人無論如何培養也達不到秦家那樣的高度。
這跟家族淵源有很大關係,秦家現如今還能打仗的也不過一個秦國公和秦三了。
秦淮書棄武從文,秦讓沒事就到處溜達,甚至連官場都沒有進入……
秦興懷年紀也大了,不知什麼時候就再也不能上陣殺敵,退下來隻是時間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