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看完,倒是先笑了,然後冒出來一句:“這次的奏折倒是符合規製了。”
他忽然將奏折往案上一扣,玉鎮紙磕在硯台上發出清響,道:“韓執這倒是儘職儘責,不知道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深得包樞密真傳;亦或者......隻是裝出來的,沽名釣譽?”
“越府盤根錯節二十餘年,連劉沆都要替他們遮掩,他一個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竟敢單槍匹馬捅馬蜂窩?”
張茂則垂手恭立,答道:“韓少卿上任雖二月有餘,但是單從張堯佐偷換禮器一案。先是從涉事官員起,甚至到彆人不敢查的家密,便可知其敢做。”
“老奴今日收了奏折,尚多嘴問了一句,為何韓少卿要查。隻知那送折子的主簿道:刑部和開封府尹敢查的,大理寺也要查;刑部和開封府尹不敢查的,大理寺更要查!”
刑部和開封府尹不敢查的......這是把大理寺的牌子,當成了罵賊的笏板?”他想起當時“料理”張堯佐和賈昌朝,滿朝文武噤若寒蟬,唯有大理寺的年輕少卿敢在寺門前張貼涉案官員的罪證——
生怕百姓們不知道!
而一些小案子,韓執就算不直接經手審判,都會命人把所有流程記錄下來貼在門口。更彆說是他自己查案了。
也不知是陳太素允許的,還是韓執自己的想法。不過怎麼說,他作為皇帝,對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多管的,也不犯了什麼大罪,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記得當時張茂則宣旨回來稟報,說大理寺門前擠滿了看告示的百姓——韓執竟讓書吏用白話謄寫供詞,連目不識丁的老婦都能看懂“張堯佐以次品玉琮換祭天重器”的罪狀。
“陳太素做大理寺卿時,可從不敢讓案情這般大白於天下。現在他出去辦公差,韓執倒是敢直接張貼出來。”
趙禎說完了一些“家常”,便是又問道:“茂則,你且說說,這越府私製敕書度牒、倒賣私鹽;開封府尹包庇藏禍、中飽私囊,當是如何?”
張茂則俯首,答道:“複陛下,越府偽造敕書、私製度牒,等同謀逆;劉沆身為京尹,收受賄賂、壓案不查,按律當處斬刑......”
“隻是這一番奏疏,大抵隻是韓少卿的猜測和嫌犯供詞,若是真的想讓陛下查辦,怕是不會說的這般直接明了。”
說完,張茂則自己的嘴角都有些忍不住上揚——他宮中當差多年,識人自是又一番手段,他自然也是看出韓執這一番奏折的意圖:
估摸著就是想讓官家幫他查一些東西,他沒法查到的東西。
他有什麼東西是查不到的呢?
好難猜哦。
趙禎也不是傻子,韓執這小子辦事有力氣、夠膽子,主要是還懂得利用身邊能用到的一切便利——包括他這個皇帝。
當然了,這不也側麵說明了,韓執心裡就認自己這個皇帝嗎?要是不認,哪敢事事都找自己幫忙?
他敲了敲桌上的奏折,笑罵道:“茂則,你跟著朕多年,倒學會替臣子打啞謎了?”
“陛下聖明。”張茂則低眉順目,自然是知道自家聖爺不可能因為這種事情生氣的啦。
趙禎就在奏折上,用紅筆批注了一筆,然後遞給了張茂則,說道:“當然了,他敢找朕幫忙,不就說明了他夠‘忠’嗎?若是不乾淨,何敢求朕幫忙?”
“明日讓三司把近十年的鹽引賬冊都搬去大理寺——記住,要那些換成‘借’‘貸’記賬法的。再派十名內侍衛跟著。姑且說是‘協助查案’,實則替朕守著韓執,彆讓他被越府的人暗害了。”
“是,陛下。”
張茂則接過奏折,隻見批注欄裡寫著“準借三司、戶部賬房先生各三名,專助大理寺查辦越府一事”。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趙禎連“借貸記賬法”都點出來,就明著要讓韓執查。
越府那些慣用舊製做假賬的老吏,怕是要在這上麵栽跟頭了。越府不一定敢在鹽裡摻石膏,但是肯定敢在賬冊裡摻‘水漂賬’,讓三司的老吏盯著借貸兩欄,彆人做手腳就難嘍。
韓執前段時間在全朝上下推行新賬法時,曾被戶部老吏聯名彈劾“混淆祖製”,現在倒是用的一個比一個好。
“越府的老狐狸們,總以為把賬做進‘宮用損耗’就能萬事大吉,”趙禎道,“卻不知當年太後節儉,哪用得了這麼多鹽?朕隻是不查,而不是傻。”
“對了,明日去宣旨的時候,記得把朕案頭的那箱《慶曆編敕》給韓執送去,讓他查查刑統,看看那些貪賊該如何查辦。想借律法斬貪,朕很樂意借這個刀。”
張茂則躬身應下,似乎有些擔憂——畢竟趙禎的這一大波援助,能把越府的人給嚇死,便是道:“老奴明白,但是陛下......韓少卿雖有膽魄,但越府黨羽遍布,難保不會鋌而走險。”
“那就順帶著,讓皇城司即刻徹查越府在汴京的所有產業,錢莊、綢緞莊、米行......一個都彆放過。再傳旨給濟州知州和應天府府丞,封鎖鹽場,嚴查出入船隻。若有任何可疑船隻出港,當場扣押!”
趙禎吩咐完,思索了一下,似有所指地問道:“還有何要處理?朕感覺像是漏了什麼......”
張茂則自然聽出意思,便是點道:“複陛下,開封府尹劉沆,涉嫌包庇,當革職查辦。”
“劉沆身為京尹,竟與越府沆瀣一氣,不革職不足以謝百姓!去——把他的印信先收了,朕倒要看看,沒了這枚‘護身符’,他還如何替越府通關!”
趙禎這下來氣了,本來韓執這一番操作,倒是讓他感覺自己更有“激情”了。但是一聽到自己親封的開封府尹乾著包庇的事兒,頓時就氣不打一處來。
“命人擬定詔書,去告訴韓執,”趙禎吩咐道:“讓他放開了查,查清楚劉沆和越府的勾當。無論何時查出、查完,朕都讓他站在在大慶殿的禦陛前,親審劉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