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就是這樣,當你心裡能夠放下手中的束縛時,你會覺得世界都不一樣了。
袁熙自打有了退位的想法,他看周圍的一切都不一樣了。
平時因為茶水涼熱都會憤怒的他,在初春還有些寒冷的時候,喝著已經涼了的茶水,完全沒有想發脾氣的樣子,反而是一臉戲謔地看著甄榮這個華妃。
這是甄榮給袁熙倒的茶水,旁邊的小黃門因為被搶了工作,也沒吱聲。
自打上次被“請出去”後,甄榮每天都來伺候袁熙,袁熙也沒拒絕。
主要是淑妃郭女王為了避八皇子袁謝的嫌,居然不敢來了。
袁謝倒是來過一次,主要是給袁熙賠罪,頭都磕爛了,發誓自己絕對不是想搶皇位才在朝堂上與人交好的,隻是性格使然。
袁謝這麼說,隻會讓旁邊真的“負荊請罪”的十三皇子袁謀,一陣白眼。
袁謀這小子也確實夠莽撞的,居然真的按照他母親莊妃呂綺的要求,背著“木荊條子”來給袁熙這個親爹賠罪,袁熙看的出來,他也是在硬抗。
始終是自己的兒子,袁熙看到後,就讓人把木荊條子給摘了下來,還安慰了一番袁謀,甚至給呂綺賞賜了不少東西,才算打消袁謀的擔憂。
用袁謀的話說,這些木荊條子造成的傷害,遠沒有他母親呂綺的一頓打恐怖。
而作為後宮女性領袖的貴妃趙秀兒,也因為二皇子袁誠的緣故,儘量不在袁熙這邊多說什麼,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安排人伺候袁熙休養。
也就是說,有袁熙兒子的妃子們都儘量不來了,皇子們也都是各種避嫌,甚至不在公開場合出現,這仿佛成了一種默契,大家好像都在擔心被人說閒話。
之後到鄴都的六皇子袁諦和十皇子袁諷見過袁熙後,也都各自去了自己的王府,沒怎麼出來過。
整個鄴都也就隻有甄榮,每天都來袁熙的寢宮,還直接的很,說什麼都想讓四皇子袁諒來當太子。
“我知道郎君還是偏諒兒的,他說什麼也是你和宓兒的孩子,再加上是嫡子,怎麼都該是他,對嗎?”甄榮總是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
這對袁熙來說也挺有效果的,至少甄宓作為袁熙的皇後,對於後宮的管理,各個皇子的教導,還是很成功的,皇子之間的爭鬥,其實也是從甄宓去世之後才開始有些表麵化。
不過,袁熙不想現在就把自己準備“退休”的想法說出來,於是總是在敷衍甄榮:“朝堂上這些重臣的意見很重要的,如果諒兒無法駕馭他們,得到他們的認可,就算當了皇帝,也會被架空的,這可不好。還是等等他們推薦的結果吧!仲達明日就來了,你也彆急!”
“陛下!~~~你不能這樣!~~~如今的甄家明顯不如之前,母親和宓兒走後,小堯又被你貶成了郎官。那幫老臣都是勢利眼,根本不拿正眼瞧我們,你讓諒兒怎麼籠絡他們的心!”甄榮一聽袁熙敷衍,立刻不依不饒道。
“你看你,把朕的朝堂說的像個弄堂,裡麵都是嘩眾取寵的小人嗎?行了,我知道你有你的擔憂。這事兒朕既然提出來了,就不能任意更改,你回去把心放在肚子裡,彆想這些有的沒的。好好教育下老七才是你的本職!”袁熙被甄榮說煩了,也會懟兩句,不過心裡其實一點也沒有生氣。
甄榮一聽袁熙說道自己的親生兒子七皇子袁詢,就會略微消停,因為她知道自己可以幫袁諒說話,一旦幫袁詢說話,那禦史台的官員可就不饒人了。
主要是袁熙的寢宮裡麵是有史官在的,他們一直在記錄起居注,對於袁熙和甄榮的對話那是記錄的詳細。
“秉筆直書,一字不改!”
所以,袁熙這個寢宮,在推薦皇子期間,反而是最為冷清的。
次日,司馬懿準時到來。
對於袁熙來說,其實司馬懿是最優的托孤人員。
之前肯定是諸葛亮,可惜諸葛亮的天命就那麼長,袁熙無法改變。
如今的朝堂,老牌的謀臣將領中,也就隻有司馬懿全麵一些。
趙雲、麴耀都過於偏向武將,其他老牌謀士也都各有偏向。
隻有司馬懿和陸遜還算全麵一些,無論是軍事、內政和政治都能全麵掌控。
可惜的是,陸遜的政治偏向過於明顯,而司馬懿又是袁熙一直在提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