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謝必安便帶著常五直奔同福縣加設的鹽場。鹽鐵政策實行初期,全國鹽價還未統一,一般由都護府、州郡各地方監管機構在可控範圍內定製價格,一般在每鬥十文到十五文之間。
益州地理位置優越,管轄內幾個郡縣都有自己的鹽井。與臨海城市不同,蜀郡產鹽主要一開鹽井,鹽井開鑿之後,工人從地下汲取鹽鹵製成的鹽叫作井鹽。生產井鹽首先需要鑿一口取鹵的井,打上鹵水後,放到大鍋中進行熬煮,水分熬乾後留下的結晶就是井鹽。
各地州府郡縣的鹽製都是有規定的,采鹽後,除去留下規製內的井鹽,其餘的鹽都將由都護府或是刺史府組織人馬護送到長安或是全國各地。
自打隋初,同福縣就有自己的鹽井,曆年來產量都不錯,光其一個郡縣的產量就足以供給整個益州,如此來說,同福縣自己又怎會缺鹽?
謝必安去鹽場之前先去了鹽街,這裡是官府特意開辟出來的一條小街道,監製署在這裡擺設十餘個售賣點,以供百姓每月采買官鹽。
對於普通百姓來講,十文一鬥的官鹽不算太貴,但總有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窮苦人家,他們手頭拮據,吃不起官鹽,以此便衍生出一些小打小鬨的私鹽買賣。
私鹽與官鹽最大的不同便在於精細加工,換言之,私鹽比較粗造,提存不夠,口感很差,有時候還會有菜熟了,鹽沒化開的情況,但其價格要比官鹽便宜許多,因此也有一小部分人會偷偷找鹽販子買私鹽。
“瞧見那邊胡同裡探頭探腦的了麼?八成就是鹽販子。”常五饒有興趣地朝不遠處的巷子輕抬下巴,示意謝必安看過去。
謝必安順著他的視線看去,果然見一個穿著粗布短衣,雙手揣在破舊棉襖裡的中年男子正攔著一個婦人說話。
兩人先是嘀咕了幾句,而後像是達成了什麼協議,那婦人便跟著男人走了。
謝必安抽出攏在袖子裡的手:“跟上去看看。”
一路跟著兩人出了鹽街,一路來到棚戶區,那男人一溜煙進了一間低矮的棚戶房,再出來時,手裡提著一隻小小的麻布袋子。
婦人從懷裡掏出手帕,小心翼翼打開,取出一把銅錢遞給男人。
男人高興的接過錢,轉身又往鹽街的方向走。謝必安朝常五使了個眼色,兩人分開去找婦人和男人。
謝必安跟著男人走了一條街,最後在一條巷弄裡將人堵住。
男人一開始以為是黑吃黑的同行,說了幾句行話,見他不搭話,便知道是吃生米的,轉身便要往回跑。
謝必安哪肯給他機會,左手一揚,兩顆檀木珠子便打在男人的腿上,男人哀嚎一聲跌倒在地,臉色白如蠟紙。
謝必安上前,提溜著領子將他從地上拽起來,似笑非笑地看著他說:“剛剛你賣給那個婦人的是私鹽?”
男人原本疼得吱哇亂叫,聽他說完,頓時露出驚恐地神色,驚呼:“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謝必安冷笑,用力將他整個人摜在牆上,力氣大得男人雙眼一翻,差點昏厥過去。
“問你什麼說什麼?否則刑訊的手段你遭不住。”
男人原本還想狡辯一二,可單單這兩下子就叫他遭不住,隻好討好地說:“大爺饒命,小的就是販賣點私鹽混口飯吃。您大人有大量就放過我吧!”
“官鹽?”
“哪兒敢,官鹽可是要掉腦袋的。”男人抬手摸了一把嘴角,感覺五臟六腑都被撞散了。
“可我聽說,最近有人在同福縣販賣官鹽,還有,官鹽現在緊俏到買不到了?”謝必安套話說。
男人微微一怔,麵上逐漸露出驚恐:“爺,這小的真不知道。”
謝必安突然鬆開他的襟口,男人爛泥一樣落在地上。
“是不知道,還是不敢說?”謝必安抬腳踩住男人的手腕,垂眸淡淡地說,“想好了再說。”
男人看向謝必安的眼神逐漸渙散,最終扛不住劇痛,一五一十全部倒豆子一般招了。
同福縣是益州幾個重要的井鹽產地之一,但從鹽鐵令頒布之後,同福縣的鹽價便逐年上漲,直到三年前,鹽價已經漲到每鬥四十五文。許多百姓吃不起官鹽,有人便動起了歪腦筋,在鹽場倒騰沒有精細加工的粗鹽販賣。
到今年初,官鹽的價格已經漲到了七十文,這是其他地方官鹽價格的五倍左右。
“鹽場有督查部門監管,你們是如何拿到這些粗鹽的?”謝必安蹙眉問。
男人猶豫片刻,訥訥地說:“小的不過是倒賣幾鬥私鹽,可接觸不到上麵的人,我隻每月初從千盛賭坊的大掌櫃那兒拿兩三鬥的貨,其餘一概不知呀!”
“千盛賭坊?那老板是何來曆?”謝必安問。
男人苦笑著說:“爺是外地來的吧!”
“你的意思是,他很有名?”
男人捧著被踩的紅腫的手腕,看向西街方向說:“千盛賭坊的老板叫劉輝,行三,人稱劉三爺。他是同福縣駐軍武騎蔚譚武的表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