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融搖頭笑道:“主要倚仗兄長,小弟無德無才不堪大任。兄長未到而立之年已經身任護軍高官,深得陛下信任,假以時日必將成為二叔父這般的擎天重臣。”
諸葛恪道:“賢弟過獎了,不過為兄確實誌在於此,賢弟也不要妄自菲薄,為兄希望你能成才輔助為兄乾一番事業。”
諸葛融道:“小弟一定努力為之。”
諸葛恪點頭道:“這就是了,這次出征正是我二人建功立業的機會,待成功之後為兄要向陛下保奏賢弟升遷。你現在僅僅擔任鎮軍中郎將,官職太低了些。”
諸葛融道:“一切拜托兄長了。”
行軍三日,到達公安縣。一到公安,諸葛恪立即向守將潘濬詢問戰況。
說起來這潘濬原先是劉備的屬下,是大漢當今丞相蔣琬的表弟。劉備進入益州前任命他為荊州治中從事,輔佐留守荊州的大將關羽。也許是由於性格因素,潘濬和關羽關係不好(問題應出在關羽身上,和關羽關係好的同僚屈指可數,能被關聖人看的上的人也寥寥無幾)。後來東吳襲取了荊州,很多劉備手下的官員都投降孫權,唯獨潘濬不投降。直到孫權親自出馬勸說,潘濬這才投降,先被任命為輔軍中郎將,後來又升遷為奮威將軍、少府、太常。
太常是九卿之一,已經是高官了。此外,潘濬還被封為侯爵的第一等,縣侯。
潘濬這個人除了精於政務之外還會領兵打仗,曾經和將軍呂岱一起在外用了三年時間平定蠻夷的叛亂。
孫權後期最信任的一個特務校尉呂壹甚至敢糾察丞相,但唯獨害怕潘濬,差點死在潘濬手下,可見潘濬是個有才能又剛直的大臣。所以,在關鍵時刻,孫權抽調潘濬前來守衛公安輔助大都督陸抗。
當下潘濬對諸葛恪道:“昨日探馬報來,荊南四郡中的武陵、桂陽二郡先後被劉禪和霍弋攻破。現下劉禪親自領兵去攻打長沙郡,霍弋所部先期前往攻打零陵郡。”
諸葛恪歎道:“果不出所料,時局如此太常大人以為我們接下去該當如何?”
潘濬也歎道:“如今看來荊州是守不住了,我們應該將江陵的人馬全部撤出固守長江天塹阻擋漢軍。”
諸葛恪起身拱手道:“謝太常大人坦誠相告,其實在下也是如此想的,陛下亦然。”
潘濬道:“那麼此次將軍來的目的是?”
諸葛恪道:“勸說死守江陵的陸抗將軍突圍,不要白白犧牲,為此陛下還親筆寫了書信給陸將軍。”
潘濬道:“按照陸抗的性情,也隻有陛下能勸的了他。據報,漢軍圍攻江陵的人馬中有萬餘人馬被抽調到漢津防禦,這應該是將軍的計策吧?”
諸葛恪笑道:“晚輩隻是略施小計罷了。”
潘濬笑道:“將軍足智多謀令人敬佩,難怪陛下信任將軍。”
諸葛恪謝道:“多謝前輩誇獎。”
潘濬又問道:“將軍準備如何行軍?”
諸葛恪道:“我手下有一神箭手名叫呂著,我想在後日深夜率領輕騎五千奔襲江陵,將陛下的親筆信射入城中讓陸將軍知曉。然後我率領大軍在公安和江陵的中道等候陸將軍。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和陸將軍返回公安後,再和太常大人合兵一處返回武昌,太常大人以為如何?”
潘濬聽後想了想道:“將軍謀劃極佳,重點在於快和秘兩字,請將軍注意。”
諸葛恪深以為然,二人又聊了會這才分彆。
兩日後傍晚,諸葛恪和諸葛融點了五千輕騎兵趕往江陵,兩個時辰後來到江陵東城外兩裡地,看到漢軍密密麻麻駐紮著許多營寨。
看著漢軍的軍營,諸葛恪難免感歎一番,如果陸抗不及時突圍而出早晚江陵會被攻破。他招來了呂著吩咐道:“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全在於你是否能將陛下的書信射入江陵城中,為此我將親自將你送入射程之內,屆時你一定要將書信射進城內,成功了我將向陛下為你請功,若是失敗了隻能將你斬首治罪了。”
呂著拱手道:“將軍放心,隻要進入射程,末將一定能成功。”
諸葛恪點了點頭,看了看天色,然後馬鞭指向江陵城喝道:“將士們,衝鋒!”吳軍五千輕騎衝向漢軍營寨。
漢軍負責圍困東門的乃是漢將句扶,未等防守營門的士卒來報,聽到動靜的句扶已經揮舞著宣花斧走出大營。看到是吳軍來襲,連忙上馬出營衝鋒。
他麾下的士兵們反應也十分敏捷,看到主將出發,也紛紛跟上,立即投入戰鬥。
隻見句扶迎麵撞上吳軍騎兵,一斧就將騎兵砍落馬下,然後又去戰第二個目標。吳軍騎兵在諸葛恪的指揮下卻不戀戰,留下部分騎兵抵擋句扶,自己率領大多數騎兵隻是拚命朝城門攻去。
江陵城上的陸抗聽到城外的動靜,登上城樓查看,看到有吳軍殺來以為是援兵,忙命令守城將士朝城外對著漢軍射箭以此掩護援兵。
經過拚命的廝殺,諸葛恪掩護著呂著總算進入了弓箭的射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