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這裡倒是真沒料到陸抗會在這個時候突圍,不過好在畢竟訓練有素反應比較及時,在李嚴和句扶的率領下全軍立即出營阻擋吳軍突圍。
這場突圍戰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戰況十分激烈。吳軍這裡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拚命突圍,個個奮勇向前。漢軍這裡李嚴為了一雪前恥,飛舞著長槍拚命向前,不斷地刺殺吳軍,所到之處吳軍士兵紛紛被挑落下馬。
句扶也是員嗜血的猛將,看年近六旬的李嚴這麼拚命,自己舉著宣花斧也積極向前,殺得性起後自己翻身下馬大起大落的舞起宣花大斧,所過之處儘皆血霧,吳軍被砍得人仰馬翻,死狀十分慘烈。
不過,陸抗畢竟指揮有方,這支軍隊又是經他父子兩代多年訓練出來的,所以最終還是突圍而出。後軍周循為了掩護陸抗被李嚴一槍刺落下馬,當場被漢軍士兵斬殺,吳軍死傷甚重。
陸抗率領不到兩萬軍隊拚命衝向公安縣。
李嚴和句扶在消滅了東吳殿後的軍隊後繼續追擊陸抗,陸抗激勵全軍火速進軍等到了公安就可以好好休息和飽食一頓了。
前方突出現了一支軍隊,陸抗抬眼看去,原來是諸葛恪所率領的援軍。
諸葛恪看到陸抗後也很高興,大叫道:“大都督終於來了,且請去公安休息,追兵我自擋之。”
陸抗也不搭話,點了點頭率兵去了。
少頃,李嚴和句扶率領大軍趕到,見有吳軍擋道勒住了馬頭命大軍停住不動。
諸葛恪對二人道:“二位將軍請了,二位追擊想必已經十分勞累了,在下這裡有精兵五萬以逸待勞,不知二位將軍是否還要交戰?”
李嚴小聲對句扶道:“既然吳軍已有準備,我等前麵戰鬥的也十分激烈,將士們也都累了,不如暫且退兵回去吧。”
句扶點頭道:“我們已然大勝,見好就收去打掃戰場吧,這次戰利品應該不少。”
李嚴笑道:“你啊。”然後轉身對諸葛恪道:“你是孔明的侄子,乃是我的晚輩,我豈能與你動手?今日到此為止,他日再見。”
於是漢軍退兵回營。
諸葛恪也不追趕,看漢軍走遠了這才帶領軍隊返回公安。
回到公安安頓完大軍後,諸葛恪來到太守府,隻見陸抗和潘濬二人呆坐著。
諸葛恪上前問道:“大都督可還好?”
陸抗看了看諸葛恪後答道:“此次多虧元遜將軍前來救援,抗不甚感激。”
諸葛恪道:“大都督說哪裡話,在下乃奉陛下詔命行事。”
陸抗歎道:“末將受陛下委以守禦荊州大任,如今荊州全境丟失,抗有何麵目再見陛下和江東父老?”
諸葛恪安慰道:“大都督不必喪氣,為將者勝敗乃是常事,況且陛下曾言荊州之失非大都督之責,且大都督以區區三萬軍隊大破李嚴十萬大軍,如此大功何人不欽佩?眼下荊州雖然丟失了,但我江東尚有精兵強將、長江天險足以抵抗漢軍。我等暫且休整軍馬,待日後再圖克複,成敗尚難預料。”
見陸抗沒有答話,諸葛恪繼續道:“大都督,眼下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尊奉陛下的詔命儘快撤離公安。”
陸抗道:“柴桑重地也需有重兵防守,我意煩勞太常大人率兵兩萬前往柴桑駐守,我與元遜將軍率領其餘人馬返回武昌麵見陛下後再做計議。”
諸葛恪深以為然:“如此甚好,不知太常大人以為如何?”
潘濬道:“既然二位都決定了,在下並無異議。”
諸葛恪看了眼潘濬,然後道:“兵貴神速,我等明日就分頭出發吧。”
次日清晨,諸葛恪、陸抗、潘濬等儘起所有人馬退出公安縣,而後兵分兩路前往武昌和柴桑。
由此,東吳放棄了好不容易從劉備手中奪得的荊州。
再說趙雲這裡聽說陸抗突圍的消息後隨即統率大軍攻取了江陵城。
入城安撫完百姓後,趙雲等人來到都督府。
趙雲歎道:“想當初老夫就是在這裡奉相國大人的命令和益德分兵前往益州,當時和雲長將軍分彆的場景至今曆曆在目,不想二十年過去了老夫還能再回到這裡。”
一旁的廖化眼含熱淚道:“全賴陛下英武,我大漢得以複興,關將軍九泉有知也能欣慰了。”
趙雲點頭道:“元儉所言甚是,我等當再接再厲完成先人們留給我們的使命。”
少頃,李嚴和廖化進入都督府,向趙雲彙報了戰況。
此次漢軍斬殺吳軍五千餘人,獲得軍械極多,若不是諸葛恪率領援軍趕到,漢軍的斬獲也許更多。
趙雲道:“二位斬殺吳軍、繳獲甚多立有大功,老夫將向陛下為二位請功。正方先生,此次你可謂挽回了顏麵。”
二人大喜,尤其是李嚴,覺得自己這次總算揚眉吐氣了。
趙雲又道:“陸抗和諸葛恪彙合後肯定會全軍撤離公安縣返回江東或者武昌,公安乃江陵東邊的門戶,乃是要地不容有失,我意元儉可率兵一萬前去攻取然後據守,等待陛下之後的詔命,元儉切切不可大意才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