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微微頷首,繼續道:“當時,我們兄弟二人相聚一堂,相談甚歡。話題圍繞著家中兩位妹妹的近況以及三弟的發展情況展開。我們互訴衷腸,分享著彼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到了傍晚時分,兩人圍坐在餐桌前共進晚餐。那頓豐盛的飯菜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而與二弟一同用餐的時光更是讓我倍感溫馨愉悅,心情格外舒暢。隻是那時的我怎麼也沒有想到,那一晚竟會成為我與他共同享用的最後一餐。”
諸葛瑾稍作停頓,臉上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隨後接著講述:“之後,我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陛下所在之處,向陛下如實轉達了孔明的想法和意願。我言辭懇切地對陛下言道:‘孔明對待劉玄德之心堅定不移,如同我對主公您一般忠心耿耿、不離不棄。’陛下聞之,不禁為之動容,眼中閃過一抹感慨之色。
然而,儘管劉備當年曾不辭辛勞三次親臨茅廬懇請孔明出山相助,可依我之見,劉備似乎並未將孔明的滿腹經綸和絕世才華儘數發揮利用。換句話講,我總感覺劉備對於孔明的信任程度仍存有一定的保留空間。”
聽到這裡,一旁的諸葛恪麵露驚愕之色,忍不住追問道:“父親,您為何會有如此看法呢?”
諸葛瑾輕輕地放下手中那精致的茶杯,然後緩緩地起身,再次走到爐火旁,開始精心烹製新的一壺香茗。隻見他熟練地擺弄著茶具,動作優雅而從容。
在這個過程中,他一邊有條不紊地操作著,一邊輕聲道:“你且看看,自從赤壁之戰結束之後啊,孔明雖承蒙劉備厚愛,獲封軍師中郎將一職,但他所從事的大多隻是些後勤方麵的事務罷了。
而後呢,當劉備決定進軍益州之際,其所攜帶的主要謀士竟然並非孔明,而是龐統此人呐!當時,孔明則被委以重任,留在荊州負責堅守城池以及為出征的大軍籌備和保障後勤物資等重要工作。
一直等到後來,劉備在益州的勢力發展遇到阻礙,兵力不足之時,這才不得不下達命令,讓孔明與張飛、趙雲等人各自統領一支精銳之師,火速進入益州予以增援。
也正是在此番增援行動之中,孔明方才算是初露鋒芒,稍稍展示出了那麼一點兒自身的軍事才華。隻可惜呀,這點兒表現實在太過微不足道啦,根本就未能充分發揮出他真正的實力水平來喲!”
當他們踏入益州這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之後,孔明因其卓越的才智與謀略被擢升為軍師將軍。然而,儘管職位有所提升,但他所負責統領管理的依舊是劉備集團內部紛繁複雜的政務事宜。
這其中就包括對重要律法文件《蜀科》的精心修訂工作。這項任務不僅需要對原有的法律條文進行仔細梳理與斟酌,還需結合當下社會形勢以及統治需求作出合理調整與完善;此外,還有關乎民生大計的貨幣製度改革等等一係列重大舉措。
時光荏苒,局勢變幻莫測。不久之後,劉備毅然決定親率雄師北上,與強大的曹操展開激烈爭奪漢中之地的鏖戰。在此番征程之中,伴隨其左右出謀劃策的主要參謀乃是法正。至於孔明,則繼續堅守大後方,坐鎮指揮,確保根基穩固。
歲月如梭,終於迎來了劉備稱帝的曆史性時刻。此時的孔明雖獲封為丞相,並兼任錄尚書事之職,但令人意外的是,劉備並未允許他設立專屬的丞相府,也就是說,他並不具備開府治事這般至關重要的權力。要知道,對於一名丞相而言,是否擁有開府治事的權力可謂有著天壤之彆。
此後,又一件震驚天下之事發生——劉備為報我方襲取荊州之仇,同時也欲重新奪回這塊戰略要地,再次親自統率龐大軍隊自益州出征,揮師東進直指荊州。此次隨駕出征的主要參謀則換成了益州歸降將領黃權。而孔明呢?一如往昔般穩穩地留守於後方,默默守護著蜀漢政權的穩定與安寧。
夷陵之戰後,劉備率領殘部一路敗退至白帝城。此時的他身心俱疲,深知自己大限將至,於是開始著手安排後事。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將蜀漢的未來托付給兩位重臣——孔明和李嚴。
劉備的構想十分明確:由孔明主管政務,憑借其卓越的智慧和治國才能,確保國家的穩定與發展;而李嚴則負責統領軍事,以其出色的軍事素養守護蜀漢的疆土安全。然而,劉備萬萬沒有想到,最終改變這一遺囑的人竟是他的繼承人——如今已登上皇位的漢皇劉禪。
或許是因為自幼便與孔明、趙雲關係密切,劉禪即位之後,對孔明表現出了極度的尊崇之情。這種尊崇甚至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首先,劉禪下令為孔明設立丞相府,使其擁有獨立處理政務的權力和場所。緊接著,又任命孔明兼任益州牧一職。要知道,當時大漢的領土實際上僅剩下益州這片狹小之地,讓孔明出任益州牧,無疑大大增強了他對於全國範圍內事務的管理權限。不僅如此,劉禪還冊封孔明為武鄉縣侯,並尊稱其為“相父”。這樣崇高的待遇和禮遇,即便是周武王對待薑子牙恐怕也不過如此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