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們可以把這些青白鹽都高價賣到夏國!”賈政道連忙道,“我們就賣60文一斤!每斤我們自己還可以賺30文!”
“好!好得很!”魏崇延大喜,“隻要青白鹽一進入夏國,吃過青白鹽,就都不願意吃夏國原本的鹽了!我們一年賣一億斤,也能賺300萬兩!300萬兩,足夠我們在南線布置50萬兵力了!”
魏國采取的是府兵製和世兵製結合,府兵製講究的是閒時務農,戰時上前線,而且裝備都是自己準備。
世兵製就更誇張,軍戶在邊境屯田,沒有軍餉。
魏崇延說布置50萬兵力,還說少了,300萬兩足夠100萬兵力。
但府兵製和世兵製都有一個問題:影響社會民生發展。
世兵製將人圈了起來,府兵製因為戰爭不確定性,影響地方農耕。
也就是說,這兩套製度,其實都是為戰爭而生的。
都可以低成本的動員大量的軍隊。
世兵製的巔峰是在三國到南北朝時期,這個階段,恰好是年年征戰的亂世。
也就是說,魏國的體製,本身就是為戰爭而生。
這套體製好不好?
這套體製其實並不差,如果全麵推行均田和府兵,魏國國力將會短時間內暴漲數倍!
其中包括軍隊的戰鬥力。
府兵雖然是耕戰結合,但一定比世兵製強。
世兵製的士兵雖然是軍戶,聽起來好像是職業軍人,但其實軍戶社會地位非常低,根本沒有榮譽感。
府兵製不一樣,府兵都是良家子弟,家裡都是官方分配了田的,除了本身家庭環境不錯塑造出的堅韌性格,他們出征的時候,也會認為自己是在保衛自己的家園。
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關聯的。
而且府兵製裡,士兵地位高,從精神層麵來說,功勳獎賞都非常舍得給。
從物資層麵來說,府兵雖然自備兵器和糧食,可在戰場上繳獲的財富,可以自己拿。
其實在這裡,無論是魏崇延還是魏無忌,他們都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
他們無意間,已經被李彥的節奏帶著走了。
對於魏國來說,並不適合大規模發展商業。
畢竟世家林立,河流相對南方不多,土地資源豐富。
這些是耕戰帝國的典型資源分配。
而南方,河流眾多,山林眾多,氣候相對溫熱潮濕,常年都可以外出,更適合商業發展。
也就是說,兩國的地利因素,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兩國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雙方自然要發揮自我的優勢,避免自我的劣勢。
然而,現在魏國也跟著想要大力發展商業了。
隻不過魏國發展的商業模式,跟李彥的不一樣。
魏國的商業是完全官方化的,一切都有官方操辦。
例如魏國的新式紡織機是不允許民間私人擁有的,一旦查出來,輕則罰款,重則抄家!
但李彥的商業模式的官方牽頭並且搭台,民間商業也可以大力參與進來,甚至成立了股份製商社。
魏崇延在算了一筆賬之後,發現商業這條路真的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