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九年,五月初一。
“截至目前,大將軍炮已經鑄造了100門。”陳淩站在紫宸殿,呈遞上了一份奏報,“朱益配置了50門,高麗配置5門,鄯州配置了10門,秦州發了10門,宋州發了10門,徐州發了15門。”
“嗯,火藥夠嗎?”
“目前的火藥儲備是充足的,但如果一旦我們與魏國爆發太康五年的那種戰爭,按照朝廷計劃的火炮數量,恐怕半年就會用完。”
“朕昨日收到陸康的消息,他已經籌備好,準備攻打羌人的老巢,一旦鄯州被我們控製,硝石的數量就不是問題了。”
“陛下,關於鄯州的問題,晉國使者已經來了。”趙禹說道,“這一次是歐陽燁親自過來的。”
“他是來溝通鄯州問題的?”
“是來溝通鄯州相關問題的。”趙禹說道,“晉軍在鄯州兵敗,晉國內部震動,歐陽燁代表的是三公主。”
“好好,讓他現在就來見朕。”
“是!”
“宋濂。”
“臣在。”
“可以召沈彬回來了。”
“是。”
“哥舒星不調回來嗎?”劉文靜問道。
“哥舒星讓他再待一段時間,我們剛剛打下高麗,局勢並不穩定,如果哥舒星回來,朕擔心遼國會有想法。”
曹謙德說道:“陛下,杜素昨日發回來的奏疏,說遼國想要派使者到江寧來。”
“遼國也要派使者過來了嗎?”
這倒是出乎李彥的意料。
“因何事派使者呢?”
“說是兩國加深合作。”曹謙德將杜素的奏疏呈遞上來。
劉文靜補充道:“陛下,臣聽說遼國的耶律仁令已經到了幽州。”
看完杜素的奏疏,李彥思忖片刻道:“遼國不僅僅要派使者過來,還想讓我們在高麗北部開設互市,交易糧食。”
宋濂問道:“遼國從高麗購買糧食嗎?”
“是的。”
“如此說來,遼國對我們打下高麗這件事,並沒有出手乾預。”宋濂分析道,“臣認為遼國這個階段,的確是想要加深與我們的合作。不過是一邊合作,一邊利用我們。”
“此話怎講?”
“魏國此次不僅僅在高麗戰場失利,在雲中也遭受重創,魏主會派使者到晉國,也會派使者到我們這裡,還會派使者去遼國。臣認為,遼國此次派使者過來,一是跟我們談貿易合作,二是做給魏國看的,讓魏國產生南北聯合的威脅,加快我們與魏國之間的猜忌和矛盾。”
“遼國難道不會攻打魏國嗎?”劉文靜說道,“遼魏之間前些年打了許多次,據我了解,遼主銳意南下滅魏。”
宋濂說道:“魏遼之間的戰爭,不是遼主一個人說的算,也不是遼國說得算,而是魏主和遼主都同意,才會打起來。”
“宋相公,這話下官怎麼聽不太明白。”劉文靜疑惑道。
“遼國與魏國接壤的地方在幽州,戰線最多三百多裡,而與我們接壤的,有數千裡。”宋濂說道,“若你是魏主,你是防禦南邊,還是防禦北邊?”
劉文靜怔了怔,似乎想明白了,說道:“你的意思是,魏國對遼國的防禦更容易一些,而對我們的防禦,更難?”
“顯而易見。”
“所以魏主一定會先南後北?”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