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像高中,學習也不是整天在一起。除了公共課之外,你選學這門課,他選學那門課,不在一個教室。
不過,同寢室的幾個人,還是天天見麵。
我和邵子勳玩得多一點,不和陳n次方一起玩。
為什麼與子勳玩得多一點呢。就是實踐汪校長的教導——常識比知識重要。
反正這兒比高中輕鬆多了,你不逃課,按時上好每一場課,已經是個優秀學生了。那麼,我就隻有三大愛好。讀書、打球、逛街。
和子勳玩,主要是長見識。他有錢,帶我逛街。讓我一個鄉下學生,見識了各種各樣新奇的事物,懂得了不少書麵上學不到的知識。
再就是打球,結識了一些球友。
下麵就說說上圖書館。那個時代沒有智能手機,要想擁有大量知識,圖書館是個最好的地方。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圖書室上什麼書都有。這才讓我感到自己原來是多麼的無知。我帶了個筆記本,見什麼都抄。
跟一個發了財的鄉下土豪一樣,進了城裡的歌舞廳,看見美女就抱是一回事。不管美女洗去臉上的粉,離開暗淡的燈光,醜不可睹一樣,他照抱不誤。
除了哲學、文學、經濟學、曆史小說之外,我還看一些雜書。
比如:《中國奇方秘術絕技高招大全》(劉十通著)、《一學就會150個小魔術》(文若愚編著),《中醫特效處方大全》(李淳編著)。
有一天,我正在讀那本《中醫奇效處方大全》,正在抄一個治腳癬的藥方,我感覺身後站著一個人。回頭一看卻不認識。
原來是一位男生,他對我微微一笑,問道:“你旁邊沒人吧。”
我才明白,他想坐我旁邊這個座位。點頭道:“沒人。”
他就坐下,問我:“你是哪個學院的?”
“經濟管理學院。”
“哪個專業?”
“管理科學係。”
他指著我手裡的那本中醫書,問道:“你喜歡讀這類醫學書?”
我不解地看著他,說道:“是偶爾看到這本書,想查個方子,結果發現上麵全是藥方。所以想抄一些。”
那個同學伸出手來,說:“認識一下,我叫熊十辨。”
我當時沒有聽清楚是哪兩個字,便問:“熊……什麼?”
他把學生證掏給我看了一下,我說:“哦,這兩個字。”
我也把自己的學生證也給他看了一下。
他說:“哦,郝曉東。”
這樣,我們算認識了。原來他比我高一屆,讀的是統計分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