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辨說:“讀中醫書可以抄經方,但不能亂用啊。”
我說:“你懂?”
他笑了,說道:“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須問經帶,小兒當問麻痘斑。”
我聽完嚇了一跳,問道:“你懂中醫?”
他點點頭,笑道:“沒有行醫資格的中醫。”
我突然有了興趣,問道:“沒有行醫資格,就是你缺少一個行醫證,是吧?”
他點點頭。
我驚奇地望著他,看來大學裡真是藏龍臥虎,還能在經濟類管理學院遇上懂醫學的,便毫不猶豫地問道:“你家裡是行醫的?”
熊十辨笑笑,點頭道:“我爺爺算當地名醫。”
“哦,難怪。”
突然,我記起汪校長那句話——常識比知識重要,如果我能跟這位學長交個朋友,他告訴我一些醫學常識,一些基本原理,甚至幾個好方子,我不變得神秘起來?
一股與他交朋友的巨大渴求,從心底湧出,我說:“能不能跟你交個朋友?”
“行啊。”
我高興極了,接著說:“我們到外麵去聊聊,好嗎?”
他說:“等一會吧,我正是要找你讀的這本書,你借給我翻一翻,我抄個方子。”
我說:“你抄。”
他翻到第114頁,抄下一個治牙痛的方子,把書退給我,說道:“我爺爺要我抄的。”
我說:“我去退書,你到學校外麵草坪去,那裡有個亭子。我們一起聊聊。”
他邊抄方子邊點頭。
等他抄完方子,我退了書,走出圖書館,來到外麵草坪的那座八角亭。
兩人坐下,交談起來。
我說:“你的名字與看病有關,就是你剛才背的那首一問寒熱二問便,概括起來是十辨,是嗎?”
他笑了:“你說對了。其實是十二辨。取個熊十二,就不是個正常名字了。所以叫熊十辨。”
我解釋道:“我也是偶爾看到這本書,因為我媽有腳癬。翻一翻還真有治腳癬的藥方,就喜歡看這本書,想不到裡麵有好多方子,就每天來抄一些。”
熊十辨說:“治腳癬是當歸、丁香、紅花、桃仁、苦參各40克,青木香50克,陳醋1500毫升。把這6味藥研成細末,加入陳醋,浸泡七天,然後倒出來浸泡患足,每次20分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