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遠如夢初醒,用力點頭。然後說:“老同學,要多教我啊。”
“可以教一些,畢竟我比你早一年進機關,但好多事,需要你自己去琢磨。”
“哪些事呢?”
“領導家有幾口人,領導的配偶在哪上班、是個什麼身份、你怎麼稱呼。你都要事先了解,你總不能進門就傻笑,出門也傻笑。
你教書,教學生講禮貌,你自己就不會做?你要以身作則嘛。”
他笑道:“那你把知道的——比如領導家住哪兒,配偶做什麼工作,怎麼稱呼都寫給我,好嗎?”
我找了紙筆。邊寫邊教。
寫完,我給了他一支煙,自己也抽上一支,說道:
“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除了我平時跟你聊的外,上班下班,你要多想想這類事。
其實,我以前也不懂,但我爹教得好。逢年過節,他總是要我去送魚肉給劉老師,汪校長。
人與人之間,就是要抱有這種崇敬和感恩之心,才能建立起感情。”
張行遠的臉紅了,說:“我爹娘沒這樣教過我,常說這樣做是捧馬屁。”
我堅決地搖搖頭,糾正道:
“這不是捧馬屁,這叫以心換心。你都不鳥班主任,校長。他們會關心你?
觀念一定要改,逢年過節,民間習俗,又沒叫你送錢。
你以後要注意啊,你搞辦公室,要時時提醒領導。因為外聯工作由我負責。我也要陪張主任提前給省裡的專家教授拜年。
空著手行嗎?肯定要買禮物。就是領導過年看望貧困戶,也是帶了東西的啊。”
張行遠笑道:“主要是教書教傻了,天天跟學生們講,一個人要高尚,結果自己變得不懂人情世故。”
我說:“中國某些傳統文化很矛盾,一麵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麵說,要禮尚往來。
你幫我找到一對淡如水的朋友。連李白那樣的人也送禮。”
“李白送禮?”
行遠大概是從沒有聽到過這方麵的曆史典故,瞪大眼睛望著我。
我點點頭,問道:“汪倫,你知道吧?”
行遠半天才反應過來,他沒有想到我一下就扯到了古人,便笑笑:“知道知道。”
“汪倫是安徽涇縣的一個普通人。但他崇拜李白,所以,聽說李白來到涇縣,死活要纏著李白到他家去住幾天。
他知道李白愛喝酒,天天陪李白痛飲。最後,李白就寫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叫《贈汪論》。”
行遠立即背道:“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問:“李白送不送人情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