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進口原材料,生產工業品,再出口賺取利潤差的方法,眾人也不是不懂。
隻是以夏國的條件,以前根本沒這個能力。
沒技術,沒資本,沒渠道,什麼都沒有,想賺也賺不到呀。
如果真能突破鷹醬封鎖,又有能拿出手的產品,誰不想賺錢呢!
會議室內,鄭副總理又點了一根煙。
“同誌們,周博說的很有道理呀,我們的目光要放長遠。
以農業社會的眼光看,夏國的確地大物博。
但從工業化的角度呢,從四萬萬人的角度呢?
我們的資源是否足夠支持未來的工業化,這的確要打個問號?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鐵礦石不夠用了,石油不夠用了,我們怎麼辦?
這個問題,必須未雨綢繆呀!”
王弘道:“說到石油,不用有一天,馬上就要不夠用了,得想辦法。”
周博接話道:“一五計劃中,我們必須打通海外渠道,解決原材料來源問題。
比如鐵礦石,我們可以從毛熊和阿三國進口。
石油,從毛熊、東南亞。
橡膠,從東南亞。
銅礦,毛熊,非洲。
···”
周博掰著指頭,將夏國需要什麼原材料,又從哪些國家進口,講得清清楚楚。
鄭副總理和程萬裡露出微笑。
周博顯然是做了功課的。
不過,兩人也深知,要開辟這些海外渠道,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軍事和外交手段的同步推進。
王弘皺眉道:“周總工,假如我們解決了原材料問題,國內的生產能力能跟上嗎?”
作為工業部長,王弘很清楚,工業不是報告裡的一堆數字,而是一間間廠房,一台台機床,一個個工人搭建起來的。
周博的計劃裡,動輒都是幾十倍增長幅度,想要實現,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周博笑了笑:“王部長真是一針見血。這也正是我接下來要提出的建議。
我稱之為技術擴散計劃!
還以鋼鐵為例,滬江鋼鐵廠已經建成了3000方高爐,這樣的技術理應擴散到全國。
試想,如果在鞍鋼,武鋼,包鋼,太鋼,都複製一個3000立方高爐,2000萬噸的目標不是很快就實現了嗎?
還有發電,我們的30萬千萬核電站已經並網,全國複製10座,那不就是300萬千瓦嗎?
依次類推,我們要做的就是快速複製。”
王弘立刻道:“周總工,你的設想很好,但工業體係包羅萬象,遠不止鋼鐵和發電,你都能保證解決所有技術問題嗎?
比如化工,比如冶金,比如醫藥,等等。”
周博一笑,他當很想回答:我能保證。
但他要這麼說,其他人會把他當瘋子。
畢竟,周博之前雖然表現逆天,但也主要體現在軍工方麵,民用技術太過龐雜,沒有人會認為周博能包打天下。
包括程萬裡也不這麼認為。
“王部長,你說的很有道理。
工業是龐大體係,沒有人能包打天下。
因此,我們必須集中全國智慧,打贏這場技術攻堅戰。
我的建議是,建立國家工程院!
將各行業專家集中在一起,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
取得突破後,就全國推廣,快速實現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