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力的回擊之下,清廷和“豐南號”又進入表麵相安無事,私底下又是互相部署情報人員進行刺探的局麵。
1854年,太平軍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在鄱陽湖大破湘軍,複陷武昌。1856年4月5日,太平軍再克揚州,攻破“江北大營”。1856年鹹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
這三年,清廷在與太平軍的戰場上形勢不好,根本再無精力對付粵西,甚至因為湖北、江西、安徽的糧倉被太平軍占領,甚至渴望購買粵西的糧食和火藥。
“豐南號”抓住這段時間加緊發展,兩個船廠的船塢都已經澆築成功,具備了製造炮艦的基礎。
欽州船廠開始建造大型民用蒸汽機船,解決運力問題,因為現在從各地運往粵西的貨物越來越多,必須有大型民用蒸汽機船。
同時也開工一艘蒸汽機炮艦,提前讓欽州船廠的職工熟悉炮艦製造流程。
現在需要從南美繼續運回白銀、銅等礦物,還要從澳大利亞運回鐵礦,還有文萊鋼鐵廠冶煉好的鋼鐵。
防城船廠現在開始建造柴油機船,暫時隻供給粵西控製區域內的內河軍事用途。
電焊條和焊機的研製已經基本成功,在山上基地已經開始試用,同時開始培養焊工。
由於已經有了鎢的來源,白熾燈的製造已經成為現實。
物流園裡的小型水力發電機已經全部取出,不僅僅白家村、赤腰瑤寨,隻有有水力條件的瑤寨都已經用上了電燈。
因為隻有白熾燈這一樣,所以,一個小型的水力發電機能夠滿足附近幾個瑤寨的用電。當然,也僅限於一家一盞燈而已。
於是便出現了新的工種,電工。這麼部署也是在培養這種職業的技工,未來,將需要大量的電工。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熟悉電,熟悉電機,會架設線路。
水電站的進展還比較順利,至少目前沒有出現大的事故,大壩和船閘已經建築成功,現在正在安裝發電機和配套的輸電裝置,真正要蓄水發電還要到六個月之後。
造船的鋼板已經源源不斷的從文萊國運來,按照先小後大的原則,一旦電力輸送成功,將開始建造小型鋼鐵輪船。
電焊的問世,讓“豐南號”整體機械建造水平和建築製造水平得到一個極大的提升,以前鉚接、整體鑄造的手段會導致機械厚重臃腫,很多設計無法實現,現在有了電焊,很多設計得以實現,機械裝置也輕便許多。
有了電焊的加持,旋轉炮台的設計已經實現試產,大炮的減震裝置也得到了輕量化,炮艦的覆甲也比以前工期快很多。
拖拉機的履帶的雛形也開始實現,底盤的堅固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蒸汽機的提升也是顯而易見,有了電焊,很多設計就可以實現,體積進一步縮小,而跑漏氣導致功率下降的問題也解決不少。
無煙火藥的研製也有了大的進步,雖然沒有達到軍用的水平,但是在建築開山方麵可以使用了。
就這樣的進步,幾年裡,也有了好幾次事故,炸死炸傷研究人員好幾個。
唯一沒有大的進步就是炮艦的體積,也是因為“豐南號”原本的戰略,不在木船體積上去浪費精力,短短的時間是無法跟上歐洲造船業百年的積累,去突破這個界限沒有多大意義。
鋼鐵巨艦才是未來的設計的重點,一批工程師和技師已經投入鋼鐵巨艦的設計好幾年了。
依靠沈鬆從《艦船知識》、《軍事世界》這些雜誌上抄襲來的設計圖,然後結合現在的工藝水平進行本土化設計。
各種噸位的艦船的圖紙,已經裝滿了幾屋子,就等著船廠通電後開始從小到大試製。
標準化的零件比如螺栓等等都已經製造了一批,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沈俊浩牽頭研製的有線電報機已經可以使用,無線電報機也即將問世,編碼的編寫也基本事先完成。
科技發展是幾何級的,增速也是越來越快,這幾年“豐南號”的科技發展速度要等於前十幾年的總和。
能夠這樣的發展,也是得益於中國的形勢,所以,沈雲峰在回憶的時候,清廷當時派兵進入防城導致軍事行動提前是冥冥中的安排,回頭看來,對“豐南號”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這幾年,中國因為太平軍、撚軍、洪兵還有粵西整個形勢亂象紛呈,世界上也是一樣打的天昏地暗。
1853年至1856年間在歐洲爆發的克裡米亞戰爭,是俄羅斯與英國、法國為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裡米亞半島。是拿破侖戰爭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
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撒丁王國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一開始它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但因為其最長和最重要的戰役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爆發,後來被稱為“克裡米亞戰爭”。
1853年,俄羅斯派出一支軍隊侵入了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並且向現羅馬尼亞所在地域開進,雙方隨即爆發戰爭。
英國和法國為了避免俄軍占領君士坦丁堡,向馬爾馬拉海派出海軍艦隊。同年11月,俄軍擊沉了在土耳其港口錫諾普外圍的護航艦,擊毀了岸上炮台,並點燃了整座城鎮。
1854年3月,英國和法國對俄國宣戰。1854年6月,英法聯合艦隊駛入黑海,並將名英法軍隊士兵送上了瓦爾納,迫使俄軍退回多瑙河右岸。同年10月,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爆發。
1855年,攻防戰結束,俄國從塞瓦斯托波爾撤兵。這導致俄國於1856年3月求和,並簽署了結束戰爭的《巴黎和約》。
沙俄戰敗,因而轉向東方發展,企圖用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英、法獲勝得以調出較多的兵力轉向中國。美國則積極向外擴張,采取與英、法勾結侵略中國的政策。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