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遊牧民族,中原王朝有什麼好辦法?】
貞觀時空,李世民對著天幕笑了笑:“還能怎麼樣?占領唄。”
此時的劉徹也想知道有什麼好辦法,他要去北伐了。
【以明朝為例,明朝除了修長城這個手段還有燒荒,搗巢等一係列辦法。】
【燒荒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安全且高效的辦法。】
【明朝在秋冬季節派出一小部分去草原上放火。】
【作為遊牧民族的蒙古,對草原的依賴不亞於中原王朝對農田的依賴。】
【在秋冬季節把草場燒了,就相當於在春秋季節把漢人的莊稼薅了。】
。。。。。。曆代君主無語了,這種絕戶辦法到底是誰想出來的,不過這也是個好辦法。
此時的劉邦眼前一亮:“趕緊的,派人去。”
【明朝燒荒的習慣從永樂時期就開始了,】
永樂五年十二月癸已日,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奏請:沿邊草盛,欲焚之。】
【永樂皇帝朱棣敕令此事可行,但當穩妥操作。他下令指示。】
【最當第慮,旁近未知,或生疑怪。且巡微軍馬倉猝難避,屯堡房舍將有所損,須預報之使備。】
。。。。。朱元璋愣了一下:“朱棣這小子,不錯。”
【從這裡開始,焚燒草原就成了明朝邊軍的日常工作。】
【宣德七年九月鎮守山西都督僉事李謙上請:偏頭關外,地臨黃河,皆邊境衝要之處,草木茂盛。或有寇盜往來,難於了望,請如大同,宣府例,至冬初發兵燒荒。】
【近地水草有餘,故也,乞敕邊將遇秋深率兵,約日同出數百裡外,縱火焚燒,使胡馬無水草可恃。正統皇帝命所司計議以聞,頗采用之。】
【正統七年十二月,翰林院編修徐理上言五事。】
【今宜於每年九月,儘敕坐營將官巡邊。分為三路,一出宣府以抵赤城獨石,出大同以抵萬全,一出山海以抵遼東。各出塞三五百裡,燒荒哨瞪,如遇虜寇出沒,即相機剿殺。每歲冬出,春歸休息。】
【甚至明宣宗朱瞻基還囑咐邊軍,放火時要注意安全。】
【燒荒固常例,師行不可不謹,遂敕諸將肅部伍,嚴號令,毋或怠忽,為虜所窺。】
【甚至到了明英宗時期,都有固定的燒荒時間,因為北方草原會在秋天朝貢,為了避免人家因為大火來不了,把放火的時間提前了。】
。。。。。朱元璋懵了,還有這種操作?
【但是到了明朝後期,因為放火沒有軍功,明朝邊軍就不願意放火了,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比較危險的方式,那便是搗巢。】
【遊牧民族南下搶劫時,明朝軍隊便會深入遊牧民族的大後方。】
【你蒙古人南下搶我的糧食,那我就去你蒙古包殺你全家的男女老幼,拿走你全部牲畜,主打一個互相傷害。】
【這種跑到人家家裡搞破壞的事,明朝每年都乾。】
【就比如成化時期占領河套地區的蒙古人,過一點時間就去內地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