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李麗質皺著眉頭看著張彥:“夫君,可是我還是感覺大唐之後的漢人戰鬥力越來越弱了。”
“不是感覺,是本來就是。”
李麗質不解:“為什麼?”
“因為集權越嚴重,軍隊的戰鬥力就越弱。”
“華夏曆代王朝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集權,華夏的曆史也是權力不斷集中的曆史。”
朱媺娖也是摸不著頭腦:“為什麼會這樣?”
張彥調出地圖:“華夏所在的東亞大陸是相對閉塞的,在農業社會中,本來就有利於集權。”
“你們在看看西歐,很少有大平原。”
“但是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在私有製出現之後,國家的權力也開始被私有化。”
“這也是曆代皇帝不斷集權的原因。”
“但問題就是皇帝為了集權會想儘一切辦法消滅一切威脅皇權的勢力,那麼皇權最大的威脅是什麼?”
“軍權!”李麗質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軍權。
“沒錯,早知道漢朝時期就已經占領了半島了,這個時期的漢人戰鬥力非常爆表。”
“東漢後期,中原王朝對半島的統治已經斷了,但當地的漢人依舊爆發了非常強大的戰鬥力和組織能力。”
“在沒有中原王朝的支援下獨立對抗高句麗,直到南北朝時期才被消滅。”
“東漢末年到南北朝相距近兩百年呢。”
“彆說漢朝,就連唐朝都盛行尚武之風,李白這種文人都仗劍走天涯。”
“彆忘了以前華夏的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這個射和禦是排在書之前的。”
李麗質不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俠以武犯禁,民間武德爆棚就說明管理起來非常麻煩。”
“皇權的內核是什麼?”
朱媺娖想了想:“天人感應?”
張彥搖頭:“彆說那些抽象的,所謂的皇權就是一個人想控製所有人,這其中就包括財富和生命。”
“這也是封建時代皇權不斷誕生的原因,皇帝如果想控製一切,那隻有兩個辦法。”
“一個辦法是提升自己,讓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和力量控製一切。”
朱媺娖想了想:“確實是個好辦法,開國之君就是這樣的。”
“沒錯,還有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弱化彆人。”
“要知道,皇帝也是人,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對於絕大多數皇帝來說,與其提升自己,不如弱化彆人。”
“所以唐之後的宋,那種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就興起了。”
“遏製武將,抬高文官,這也是文武分開的原因,這種製度在後麵不斷加強。”
“明朝時期的地方軍鎮就不斷被打壓,到了清朝就更直接,所有人都變成了奴才。”
“哦,這麼說也不對,畢竟有的人都沒資格當奴才。”
“但曆史告訴我們,百姓越弱,皇權就越集中,很簡單的例子,明末時期,各地軍鎮在朝廷的指揮下一個個被拿下。”
“但是沒有朝廷後,農民軍一度把清軍打到自閉。”
。。。。。。
“夫君,這個例子舉的很好,下次彆舉了。”
“所以說隻要不刻意壓製,漢人的戰鬥力是非常恐怖,這是新華夏成立僅僅一年就可以單挑十七個堂口的原因。”
“古代集權越強,民間戰鬥力就越弱,一開始有皇權的保護,軍隊還是可以維係戰鬥力的,但是到了中期,軍田被強占,朝廷正規軍的戰鬥力一樣會下降。”
“而且為了集權,皇帝還會分化文官和武將,讓他們內鬥。”
“如果皇帝掌握好,王朝還是可以維持的,但一但出岔子,那問題就大了。”
朱媺娖看了看自家爹,當即就明白了,自家爹就是玩崩的那個。
朱媺娖現在也不想陰陽自家爹了:“夫君,為什麼後來沒有能出現超過孔夫子的人呢?”
“也不能這麼說,像老子,孟子,孫子這些人的影響力也很大,隻不過在唐朝之後,隻要還想升官發財,那就隻能依靠儒家這一套。”
“所以就很難出現超越孔子的人了,你都是依靠人家的學說起家的,怎麼可能超越,也不能超越,不然會被同僚口誅筆伐。”
朱媺娖點了點頭:“哦,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其實吧,孔子的名氣很大,但孔子這一生過的挺憋屈的。”
朱媺娖愣了一下:“啊?不會吧?”
朱媺娖也不用科舉,而且身為公主,看曆史也沒什麼用,所以也就偶爾了解一下。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
“魯襄公二十二年時,當時的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沒了四十年了。”
“在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原主要是楚國和晉國互相打架。”
“這楚莊王沒了之後,楚國忙著內亂,晉國那邊也沒好到哪裡去,因為士大夫逐漸掌權,內部也不太平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因為這個,中原消停了很長時間。”
朱媺娖有些意外:“哦,我還以為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呢,原來就是楚晉想爭啊。”
朱媺娖又看了看小天幕:“哦,現在是唐明相爭,夫君,你的鍋。”
。。。。。。。
“他們真行啊。”
“哎呀,彆提春秋了,繼續。”
“孔子雖然出生在魯國,但實際上的孔子祖上是宋國人,或者說是殷商的後人。”
“所以孔子的祖先一直都是宋國的國君。”
“隻不過孔子的六世祖因為鬥爭失敗,孔子一家就落寞了。”
“孔子的父親是宋國的武將,史記中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這個野合的解釋比較模糊,這裡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