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可以直接傳出去,給那些過去和地主鄉紳眉來眼去的官員敲個警鐘。”
“以前的事,我不追究。”
“但從今往後,再有誰敢和地主鄉紳穿一條褲子,包庇窩藏,一律拿下,送進詔獄,沒得商量!”
“嘶……”
滿朝文武聽得心頭一震,倒吸一口冷氣。
這招太狠了!簡直是斷人根基!
剛才他們怎麼沒想到這一層?
一旦農民分到了自己的地,誰還願意起早貪黑給人當佃戶?
自家的地自己種,不香嗎?
更何況,給朝廷交的稅輕,自己落下的糧食多;而給地主乾活,交完租子連糊口都難。
現在朝廷還作主把舊租約一筆勾銷,不用賠錢,誰還傻乎乎地替地主白乾?
這樣一來,地主鄉紳手裡空有田地,卻沒人肯種。
不賣地?隻能自己下田。
可他們哪會種?就算請人,誰又願意乾?
更狠的是——地荒著也得按原畝數交重稅!
這誰扛得住?怕是第二天就得乖乖把地契捧出來,求著賣給朝廷。
“當然,那些不想做生意的地主鄉紳,把地賣了也不用發愁以後的日子。”
“我們大明朝,可以辦一個‘大明國有銀行’。”
“這是朝廷直屬的機構,地位僅次於六部,但獨立於六部之外。”
“銀行的頭兒,叫行長,官居正三品——跟六部侍郎一個級彆。”
“所有大明百姓,都可以把銀子存進這家銀行。”
“銀行定個規矩:存一萬兩以下,存一年給多少利息,兩年給多少,三年多少,五年多少,清清楚楚。”
“這叫定期存款。”
“要是沒到期就取出來?那不好意思,沒利息。”
高鴻誌頓了頓,語氣沉穩地繼續說道:“一萬兩以下按這個標準。
一萬到十萬兩,利息略高一點;十萬到一百萬兩,再往上提一檔;一百萬兩以上,利息更高。”
“檔檔分明,越存得多,回報越好。”
“這樣一來,那些地主鄉紳,還有大明朝的商人,誰不願意把閒錢存進來?”
“光躺著就有錢賺,誰不樂意?”
“……”
滿朝文武瞪大了眼,一個個愣在原地。
這不像錢莊——錢莊存錢不但沒利息,還得交保管費!
可現在呢?不但不收費,朝廷還倒貼利息?
這簡直是聞所未聞!
但凡腦子沒壞的官員都明白:隻要這個銀行一開張,地主鄉紳和商人們立馬就會搶著把銀子送進來。
畢竟,這是朝廷辦的機構,地位僅次於六部,行長是正三品大員!
誰還怕存進去的錢飛了?怕拿不到利息?
背後可是整個大明朝廷在撐腰!
“當然,這銀行可不是專為富人開的。”
“它真正的目的,是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