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炮擊!”
“feuer!”
轟——!!
1913年8月20日,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德意誌帝國海軍對波羅的海沿岸的俄羅斯港口發動了突襲。
轟!轟隆!轟——!!
“裝填榴彈!”
“全都給我轟碎!”
曾經是漢薩同盟的核心城市,同時也是俄羅斯帝國第五大城市的裡加(riga),在腓特烈級戰列艦毫不留情的炮擊下轟然崩塌。
停泊在裡加港的幾艘俄羅斯艦艇竭儘全力試圖抵擋德意誌帝國海軍的猛烈進攻,但無異於以卵擊石。
“中彈!中彈!”
“呃啊啊啊——!”
不出多久,他們連同被撕碎的戰艦一起沉入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海因裡希上將閣下,裡加灣的戰鬥已基本完成。”
“很好,諸君,下一站——芬蘭灣!”
“jawohl!”
裡加、派爾努、庫雷薩雷——整個裡加灣的港口無一幸免,被德國波羅的海艦隊徹底摧毀。隨後,艦隊轉舵,駛向俄羅斯帝國的門戶——芬蘭灣。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雷瓦爾(reval,即塔林的德語名)和赫爾辛基。
“德國艦隊!德國艦隊來了!”
“快撤離港口!”
雷瓦爾與赫爾辛基城內,驚恐的人們尖叫著四散奔逃,遠方不斷傳來的炮火轟鳴,交織成了一曲令人絕望的哀歌。
“城市都燃起了大火,波羅的海艦隊究竟在乾什麼!”
“難道那些家夥隻知道保護彼得格勒,向拉斯普京獻上妻女,卻不管我們的死活?!”
當雷瓦爾與赫爾辛基在德國艦隊的炮火中熊熊燃燒,愛沙尼亞人與芬蘭人的憤怒不再僅僅針對侵略者,他們的怨恨直指無能的俄羅斯帝國與昏庸的沙皇。
既然他們根本不打算保護我們,我們又為何要甘願屈服於俄羅斯的統治?
長期以來對俄羅斯壓迫的不滿,在芬蘭與波羅的海三國各地迅速發酵。而察覺到局勢愈發不妙的俄羅斯政府,也終於開始焦躁不安。
“德國波羅的海艦隊竟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在彼得格勒眼皮底下橫行,波羅的海艦隊到底在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