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首相!出大事了!”
“為何如此慌張?”
日本順風順水的擴張之路上,突然出現了障礙。
“xx民國剛剛宣布加入協約國,開始向北滿洲進軍了!並同時準備進攻安南越南)!”
“什、什麼?!”
與日俄戰爭時不同的是,這一次,日本原本以為能不費吹灰之力奪取大片領土,然而,x國的突然加入,使得局勢變得撲朔迷離......
......
“跑!快跑!”
“咻——咻——咿呀——!”
1913年9月初。
數萬前清騎兵現x國騎兵揮舞著戰刀,開槍射擊,揚起滾滾塵土,朝著他們曾經失去的北滿洲國境疾馳而去。
當然,他們的裝束與馬匪無異,實際上,他們的出身也確實是馬賊。但既然他們打著x國的旗號,至少名義上還能算是xx軍。隻是——僅僅是名義上而已。
“哈哈哈哈!老哥你麻溜兒瞅瞅!就他媽遠東這幫老毛子,擱咱奉軍鐵蹄子底下,跟碾死個螞蚱似的!這仗打得忒尿性了!”
“我瞅得著,你個馬胡子離我遠些。”
作為x國的參謀總長兼總司令,親臨戰場的段芝泉隻用一隻耳朵聽著這群馬匪的頭目,如今的大帥張雨亭那狂妄的聲音,另一隻耳朵則在回想著臨時內閣裡的決策。
“德國和英國請求我們參戰?”
“沒錯,他們希望我們趁此機會收複法俄殖民地。”
“現在俄法同盟與英德協約兩方都希望我們站在他們這邊。但我認為,x國應該保持中立。”
“我也同意逸仙先生的看法。”
隨著袁慰廷的勢力削弱,掌握部分權力的逸仙等共和派人士,希望保持中立,不參與這場世界大戰。
因為這場戰爭對x國而言,既無所得,而且國內目前的混亂情況也讓x國遠不如前清廷那般具備戰爭能力,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餘力參戰。
實際上,x國之所以會參加曆史上的一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借此讓列強承認x國的合法性。
“不,我們必須參戰。”
“......大總統,您突然這麼說,是何道理?”
“嗬,這就是書生的短視......你們難道還不明白嗎?這場戰爭,是我們讓安南即法屬越南)重歸x國的絕佳機會!我相信,你們不會是眼睜睜錯過這等良機的蠢才吧?”
“!!!”
袁慰廷突然提議加入協約國,趁機占領安南。
“仔細想想,作為亞洲共和主義的領袖,這正是解放深受法國殖民壓迫的安南同胞的良機啊。當然,彆誤會,我可不是為了吞並安南。”
某些人,終究未能完全擺脫大一統的思想。
而且即便與袁慰廷關係不睦,但他這番話,依然讓共和派人士聽得頗為心動。
‘這八成是老天爺開眼,給俺老袁遞的登大寶的梯子!說啥也不能撂過手!’
當然,袁慰廷之所以堅持參戰,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親自主持對安南的征服,以此挽回威信,為自己登基稱帝鋪路。
至於段芝泉,以他的眼光來看,憑借他在“德國留學”的經驗,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傾向於英德協約一方。
而押注勝算低的一方,從來不是段芝泉的風格,因此,他盯上了北滿洲。
“看來x國接受了我們的參戰邀請,格雷大臣。”
“哦,侯爵閣下,您指的是x國哪邊?北方?南方?”
“嗬嗬嗬,北方與南方——都已加入。段盯上了北滿洲,而袁則覬覦安南。”
“事情變得有趣了。聽說日本也對這些地方虎視眈眈?”
“是啊。不過,我們‘隻是’為了更順利地進行戰爭,拉攏x國,並無‘其他意思’,不是嗎?”
“哈哈哈哈!當然,我們可沒有‘其他意思’。”
為了牽製日本,英國與德國毫不猶豫地接受了x國的加入。
“x國人竟然想踏足北滿洲與印度支那?”
“這些家夥居然敢染指我們看上的地盤?!”
而日本方麵,對此的反應,則無需多言。
從首相山本權兵衛,到整個堅信這次戰爭日本必勝的民眾,無不掩飾自己的憤怒。
“北滿洲已經晚了,即便我軍占領海參崴後北上,x國也會先一步完全控製北滿洲。”
“嘖......那就讓給他們吧,換取他們承認我們占領外東北的合法性。然後,全力進攻印度支那,反正我們原本的計劃也是先打那裡。”
儘管陸軍更想奪取北滿洲,但在日俄戰爭後,軍部的主導權已落入主張進攻印度支那的海軍手中。
更何況,現任首相山本權兵衛本身就是海軍出身還是出身薩摩藩的“純血”精英)。
於是,就在x國與日本的外交官們忙於談判之際,日本軍隊,已開始以海軍為核心,籌備對法屬越南的登陸作戰。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