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啊啊啊——!!”
“奧匈帝國萬歲!斯維托萬歲!”
與塞爾維亞及加利西亞戰場上的氣氛截然不同,這一次,奧匈軍仿佛脫胎換骨一般,士氣空前高昂,就連軍中最不安分、可以說是軍隊內部最大動亂根源的南斯拉夫籍士兵,此刻也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精神抖擻,充滿鬥誌。
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的司令官——斯韋托紮爾·博羅耶維奇·馮·博伊納。
從名字便可看出,他是南斯拉夫人確切來說,是塞爾維亞裔克羅地亞人)。不僅如此,他還具備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更以寬厚仁愛的品格深受士兵尊敬。
當然,儘管博伊納對民族主義毫無興趣,也始終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對奧匈帝國以及皇帝陛下的絕對忠誠,但由於出身問題,他從未獲得過前往塞爾維亞戰線指揮作戰的機會。
不過無論如何,在他的統領下,久違的鬥誌已在奧匈軍中燃燒起來,而不久之後,他們亦將在戰場上迎來同樣鬥誌高昂的意大利軍。
可以預見,這將是一場顛覆過往一切拙劣戰績的慘烈交鋒。
......
“噠噠噠噠噠!”
“開火!繼續射擊!”
“絕不能讓意大利佬突破防線!”
“前進!前進!彆被這片山脈嚇倒,勇往直前!”
“avantisavoia!薩伏依萬歲!)”
在高聳入雲、海拔兩千至三千米的阿爾卑斯高地上,意奧兩軍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伊鬆佐戰役的殘酷程度比西線的塹壕戰更加慘烈。
雙方士兵不僅要在敵方炮擊掀起的漫天落石與碎片之間掙紮求存,還需要手持冰鎬與繩索,攀爬險峻的山崖。
士兵們幾乎每走一步都充滿著危險,雪崩、山崩更是成了家常便飯。而且比起擔心敵人的子彈,他們反而更要提防腳下的深淵,畢竟一旦稍有不慎失足滑落,等待他們的隻有粉身碎骨的結局。
“博伊納司令官!意大利軍正在撤退!”
“乾得好,諸位!但不可掉以輕心,他們很快就會卷土重來。”
儘管麵對兩倍於己的敵軍,但憑借山地作戰的天然優勢,奧匈帝國最終還是奪得了伊鬆佐戰役的首場勝利。
但這並不意味著意大利軍在與奧匈帝國的鬥爭中如往常一般表現不佳。
事實上,在伊鬆佐戰役中,意軍展現出的戰鬥力比以往任何戰爭都要頑強。
“阿迪蒂,衝鋒!”
“oavittoria,otuttiaoppati!勝利,或同歸於儘!)”
意大利軍甚至效仿德軍的突擊隊組建了“阿迪蒂”突襲部隊。
這些身披重甲的阿迪蒂戰士,為了降低被子彈擊中的概率,手持匕首與手榴彈,喊著某款知名網遊中的熟悉口號,毫無畏懼地撲向奧匈軍防線,並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然而,儘管如此,意大利軍依然在首場戰役中敗下陣來。
為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彆後退!衝鋒!繼續衝鋒!彆被區區子彈嚇住,給我往前衝!”
原因很簡單,以陸軍總司令路易吉·卡多爾納uigicadorna)為首的意軍將領,簡直就是一群無可救藥的蠢貨。
意大利士兵變得越來越勇猛,而他們的將領卻越來越無能,這簡直就像“地獄笑話一般的戰鬥”,真是不知道該讓人如何評價才好。
可以說,與卡多爾納相比,就連曾在塞爾維亞戰場上坑殺數十萬人的波蒂奧雷克都顯得稱職,而博伊納則簡直就是集戰術與人格魅力於一身的傳奇名將。
“總司令閣下,不能再勉強了!現在必須暫時撤退,為下一次戰鬥做準備!”
“可惡!但彆以為這就結束了!意大利軍絕不會放棄!”
而卡多爾納,也確實信守了自己的承諾。
他不斷地,將兵力源源不斷地投進伊鬆佐戰場。
一波接一波,無休無止。
“司令官!意大利軍又一次衝過來了!”
“......嗬。”
此時,博伊納司令官以及整個奧匈軍,麵對這毫無意義的衝鋒,終於露出了“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兒?”的表情。
老實說,若非意大利士兵如此英勇,意軍早就該潰散成一團,迎來滅頂之災了。
......
“路易吉·卡多爾納,這家夥到底在乾什麼?連區區一條伊鬆佐河都拿不下,隻知道白白送死?”
“必須儘快將他撤職,更換指揮官!”
“唉......戰鬥才剛開始不到一個月,再觀察看看吧。”
麵對意大利總理安東尼奧·薩蘭德拉的這番話,政客們隻能無奈地點了點頭。
更何況,他們手裡根本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
“再者,我們在埃及仍有機會。駐守那裡的協約國軍隊寥寥無幾,英國軍隊也被奧斯曼牽製,或許這次能取得真正的戰果。”
薩蘭德拉總理與意大利政界人士,隻能寄希望於此,並向上蒼祈禱。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
“萊托福爾貝克司令官,所有部隊已集結完畢。”
“戰鬥的時刻到了,出發吧。”
率領協約軍駐守埃及的指揮官,正是那位連希兒都不敢輕易招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偉大的名將之一!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