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列強”互啄
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二月份逐漸臨近,整個歐洲大陸都迎來了某種意義上比以往更加嚴酷的冬天。
凜冽的寒風呼嘯著吹過大街小巷,積雪深深堆積,而與此同時,意大利與奧斯曼帝國也開始了全方位的軍事行動,這使得原本就熊熊燃燒的戰火變得更加熾烈。
“都怪那該死的丘吉爾和他手下的那幫英國佬把我們拖入了這場戰爭!但既然事已至此,抱怨已毫無意義,我們必須贏得勝利!艾哈邁德·傑馬爾帕夏,我將前往波斯,而你負責進攻埃及。”
“明白。”
儘管並非本意,但在名為丘吉爾的災星推動下,奧斯曼帝國最終還是卷入了世界大戰。而他們的矛頭首先指向的,便是被英國牢牢掌控的波斯和埃及地區,分彆開啟了波斯戰線與中東戰線。
埃及的戰略重要性無需多言,那條聞名遐邇的蘇伊士運河便坐落於此。而波斯更是英國的重要石油產地之一。
正因如此,在奧斯曼卷入之前,英國便趁著俄國在東線戰場上被拖得疲憊不堪之際,果斷放棄之前所采用的代理人戰爭策略,轉而親自下場指揮作戰。
英方直接派遣印度軍隊橫掃了陷入立憲困境的穆罕默德·阿裡·沙及其保皇黨勢力,如願以償地徹底將波斯納入其保護國體係,實現了對這片地區的完全控製。
此外,隨著飛機、裝甲車乃至坦克的出現,石油的重要性日益攀升。對於同盟國而言,形勢已然不利,若想扭轉局麵,切斷英國的石油供應便成了當務之急。
而這個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緊鄰波斯的奧斯曼帝國頭上。
“奧斯曼帝國想要奴役波斯!”
“波斯人啊,為了保衛祖國,拿起武器吧!”
當聽聞奧斯曼帝國大軍壓境,波斯人民無不義憤填膺。
畢竟從曆史、宗教乃至民族角度來看,波斯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的恩怨可謂是由來已久。而在波斯人眼裡,這次奧斯曼帝國的進軍,就是一場赤裸裸的侵略。
事實上,他們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奧斯曼帝國既然決定投身於這場戰爭之中,自然也在認真考慮,該如何將這昔日帝國版圖之下的波斯地區,再次重新納入麾下。
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波斯無論如何都不能落入除帝國以外的他人之手。
不過,波斯立憲派雖然是依靠英國的力量發動內戰,才擊敗穆罕默德·阿裡·沙成功掌權,但它們仍然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希望大家團結一致,共同抵抗奧斯曼帝國。
而受到奧斯曼帝國中遜尼派?ahussunna?aa?ai)伊瑪目們教長、領袖?????ia),也紛紛響應。
“波斯人似乎比預想中更加積極參戰。”
“嗬嗬,對我們英國來說,這可再好不過了。”
就這樣,原本還在苦思如何守住波斯的英國,意外地收獲了這從天而降的幸運局勢。
“可惡的波斯佬,竟然甘願淪為英國的奴隸,還敢如此礙事!”
而正親率大軍進攻波斯的伊斯梅爾·恩維爾,聽聞戰局發展,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然而,即便蘇丹有所反對,政府已然為陷落做好準備,甚至提前從君士坦丁堡遷往安納托利亞anatoia),如今已斷無回頭之路。
既然已拔劍,那就必須砍下點什麼。anesafavi)時代以來,奧斯曼帝國與波斯再度舉國動員,兵戎相見。
“全體立正!向卡多爾納總司令敬禮!”
與此同時,意大利也已整裝待發,即將與宿敵奧匈帝國展開決戰。
......
1913年11月25日。
意大利王國軍隊集結於直轄領地的的裡雅斯特trieste),以及通往維也納的門戶——伊鬆佐isonzo)河畔。
並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此刻意大利士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充滿戰鬥激情。
率領他們的意大利總參謀長兼總司令路易吉·卡多爾納uigicadorna)也滿意地撚著自己的胡須,臉上滿是自信之色。
“光榮的意大利士兵們!終於到了奪回意大利人夢寐以求的正當領土的時刻!”
卡多爾納環視著自己的士兵,眼中閃爍著自豪之光,隨即以自信滿滿的語調開始演講。
“今日,我們將解放那些飽受奧匈帝國壓迫的意大利同胞!我們將解放特倫蒂諾和博爾紮諾南蒂羅爾)!解放的的裡雅斯特與伊斯特裡亞!解放戈裡齊亞格拉迪斯卡!最終,我們將迫使奧匈帝國屈服,為我們與哈布斯堡家族那漫長的恩怨劃下句號!”
“哇啊啊啊啊——!!!”
震耳欲聾的呐喊聲在伊鬆佐河畔回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士兵們的臉上沒有絲毫不安與恐懼,隻有熾熱的鬥誌,隻有誓要收複失地、讓自神聖羅馬帝國以來一直居高臨下的傲慢哈布斯堡家族跪地臣服的堅定信念。
意大利人對奧匈帝國的怨恨,對未能收複的領土的執念,已然化作連政府都無法遏製的狂熱。
“前進吧,意大利王國!讓這些日耳曼篡位者見識一下,誰才是真正的羅馬正統繼承者!”
“viva&39;itaia,evviva!意大利萬歲!)”
在震天的歡呼聲中,二十二萬餘名意大利士兵同時向奧匈帝國軍隊發起了進攻。
就這樣,意大利戰線正式拉開帷幕,而臭名昭著的伊鬆佐河戰役battesoftheisonzorive),也將就此展開。
......
“博伊納司令官,意大利軍開始行動了!”
“終於開始了。”
原本駐守東部戰線,後被任命為第五集團軍司令官,接管意大利戰線的斯韋托紮爾·博羅耶維奇·馮·博伊納svetozarboroevi?vonbojna)聽到副官的彙報後,站起身來,走出了軍帳。
外麵,十一萬餘名奧匈帝國士兵正屏息以待,隻等他一聲令下。
“奧匈帝國勇敢的戰士們。”
博伊納開口道。
“你們都已經知曉,意大利軍正在向我們進攻。但無需畏懼!你們已經做好迎戰準備,而意大利人卻倉促趕來,連戰前部署都未能完成。”
聽到這番話,奧匈士兵們紛紛笑了出來。
這確實是事實。
正如前意大利總理焦利蒂所擔憂的那樣,意軍尚未從意土戰爭及利比亞殖民地叛亂造成的損失中恢複過來。
“因此,你們的任務隻有一個——牢牢守住這片伊鬆佐戰線!讓他們見識一下,誰才是阿爾卑斯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