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博......裡博嗎......
“看來尼維勒的日子不好過了。”
“您是指?”
“據我所知,裡博並不太喜歡尼維勒。”
這意味著,尼維勒此刻必然焦頭爛額。
若是運氣不好,他甚至可能在毫無建樹的情況下便被撤換。
“尼維勒很可能會孤注一擲。”
“沒錯,不過無論如何,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好事。”
敵人的不幸,正是他們的幸運。
“為了最大化利用這點,我認為我們協約國必須比以往更加團結。”
“您是指上次提到的‘聯合軍總司令’?”
當然,這個位置理所當然應屬於德國軍隊。
英國對此倒也沒有反對的餘地,畢竟,他們在伊普爾戰役留下的恥辱記錄讓他們無話可說。
儘管新任英軍遠征軍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皺了皺眉,但他也未出言反對。
“最有力的候選人,自然是參謀總長法金漢。”
“畢竟,他至今都在穩健地領導這場戰爭。”
當然,法金漢的軍事思維,導致他缺乏對人心的揣摩能力,不過這個缺陷在漢斯看來可以彌補。
隻要引進經驗豐富的魯登道夫就行,正好由他來查漏補缺。
“接下來是北非戰線,目前進展順利。前不久的的黎波裡已舉白旗投降,意大利軍與法軍紛紛逃往突尼斯。”
“那麼,接下來要推進至突尼斯與阿爾及利亞?”
麵對勞合·喬治首相的疑問,漢斯搖了搖頭。
“這個問題仍在討論之中。當前北非因地中海製海權落入我方之手,已完全與法國本土斷絕聯係。”
“確實如此。”
“因此,參謀本部提議趁此機會,派遣非洲軍團登陸西西裡與南意大利,直接從背後襲擊意大利。”
“哦?這個計劃......相當誘人啊。”
若意大利崩潰,他們便能騰出兵力,向南法發動攻勢。
當然,作為一項高風險的兩棲作戰計劃,仍需慎重評估,稍有不慎,恐怕會重蹈加裡波利戰役的覆轍,到頭來隻會讓丘吉爾笑到最後。
“英國負責的中東與波斯戰場情況如何?”
“波斯方麵沒有問題。負責進攻的伊斯麥爾·恩維爾,其軍事才能遠不如我們預期。”
這倒也不足為奇。
曆史上,薩爾卡姆什戰役便是明證。事實上,除了穆斯塔法·凱末爾,奧斯曼軍隊中幾乎找不到真正稱得上優秀的將領。
“但中東這邊,情況稍微有些棘手。”
“發生了什麼?”
“阿拉伯人的問題。麥加謝裡夫、哈希姆家族首領——侯賽因,正向我們提出阿拉伯獨立的要求。”
......
“麥克馬洪爵士,彆的我都不需要。如果你們想讓我們幫助英國,那英國也應當幫助我們獨立。這就是我唯一的要求。”
麥加的太守、先知穆罕默德的血脈繼承者、哈希姆家族的首領——謝裡夫·侯賽因·本·阿裡i),語氣堅定地說道。
而埃及的英國高級專員文森特·亞瑟·亨利·麥克馬洪vincentarthurhenryahon)聽後,心裡不禁暗暗叫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已經分不清自己額頭上的汗水是因為沙漠的酷熱,還是因為這個突如其來的難題。
畢竟,他此行前來拜訪謝裡夫·侯賽因,最初的目的隻是效仿德國在北非雇傭柏柏爾人為傭兵一樣,招募貝都因人及其他阿拉伯部族,以對抗奧斯曼帝國。
可誰知,對方卻突然提出要英國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
說實話,這種要求已經遠遠超出了麥克馬洪的決策權限,尤其是考慮到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在內的中東地區,因蘊藏石油而日益提升的戰略價值,這件事就更不是他能隨意答應的了。
然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外交官,麥克馬洪沒有流露出絲毫驚慌,而是維持著沉穩的表情,平靜地回應道:
“謝裡夫閣下的要求我明白了。但此事並非英國能夠單獨決定。”
這個問題,必須與德意誌帝國進行磋商。
確實如此。誰讓率先開發中東石油、也就是所謂的黑金,是德國呢?
而且在奧斯曼帝國,英國雖說也擁有一定的利益,但主要還是德國的勢力範圍。而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與整個中東,同樣是德國的經濟利益所在。
那麼,德國會同意阿拉伯人的獨立嗎?
麥克馬洪一時也難以做出判斷。
這種事情,實在難以衡量得失。
但謝裡夫·侯賽因似乎並不在意麥克馬洪的猶豫,仍然保持著堅決的態度。
“那麼,你就去與其他人商議吧。但請記住,我們阿拉伯人雖有足夠的耐心,可這份耐心能持續多久,隻有安拉知道。如果我們的耐心耗儘,我們也隻能另尋他路。”
比如,轉而支持奧斯曼帝國。
儘管謝裡夫·侯賽因沒有明說,但他的言外之意已經再明顯不過。麥克馬洪緊抿雙唇,心中權衡著得失。
此刻,在加裡波利戰場,英國士兵正以難以計數的數量死去,若是此時再讓阿拉伯人成為敵人,在中東開辟新的戰線,那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明白了。謝裡夫閣下的要求,我會如實轉達給倫敦。”
這,已是麥克馬洪唯一能給出的答複。
這場談話,也正是如今布拉格會議上阿拉伯問題被提及的起因。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