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後。
以羅莎·盧森堡為首的斯巴達克同盟的審判正式開庭。
判決結果,毫無懸念——死刑。
刑罰在宣判的第二天便被執行。
“還有什麼遺言要留下嗎?”
“這不是終結,革命永不消亡,馬克思主義絕不會崩塌。全世界的勞動者們,聯合起來!”
“真是驚人的遺言啊。執行。”
唰!
隨著斷頭台的利刃落下,羅莎·盧森堡的頭顱與身體分離。
“羅莎,能與你並肩作戰,是我的榮耀!”
唰!
卡爾·李卜克內西等其他斯巴達克同盟成員也緊隨其後,紛紛被斬首。
“我錯了!求你們饒我一命!”
“閉嘴!執行!”
唰!
其中也有一開始挺直了腰杆、臨死前卻開始哀求求饒的人,但斷頭台的寒刃卻絲毫不留情麵。
【以羅莎·盧森堡為首的斯巴達克同盟成員全員處決】
“這才是真正的正義。”
“活該!呸!”
德國民眾與協約國公民對他們毫無同情可言。
他們不過是些令人作嘔的叛徒,是該被清除的紅色害蟲,對於正義得以伸張,眾人紛紛拍手稱快。
【蘇維埃人民委員會強烈譴責對斯巴達克同盟的草率審判!】
倒是以弗拉基米爾·列寧為首的蘇維埃俄國方麵,出於安全考量剛剛將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往莫斯科,並發表了譴責聲明。
但並沒有人將這放在心上。
連列寧自己也明白,這番發言毫無意義。
本就名不正言不順,何況現在布爾什維克自身都焦頭爛額。
但他又無法不出麵,畢竟作為“紅色領袖”,黨內已有人質疑,為什麼他放任羅莎·盧森堡死在皇帝的斷頭台上,為了平息內部聲音,也隻能做個樣子。
如今,不要說遠在西伯利亞還試圖拉攏舊沙俄軍官重整旗鼓的科爾尼洛夫,連與蘇維埃政權敵對的臨時政府殘黨與孟什維克都仍在活躍,在這種情形下,內部的分裂絕不能發生。
“同誌們,就這樣放任列寧同誌嗎?”
“托洛茨基同誌,可是......”
“列寧同誌玷汙了我們的理想。他不僅沒有援救革命同誌,反而坐視他們被砍頭。這種事不能再繼續了,總要有人站出來阻止。”
“斯大林同誌,你也認同托洛茨基同誌的看法嗎?”
“我同意列寧同誌的做法對蘇維埃毫無益處。布哈林同誌,列寧同誌是革命的象征。但如今他已經在自毀其名,那還不如在他墮落之前,將他永遠定格在‘神話’之中,這對紅色主義與蘇維埃人民而言,才是最好的結局。”
可惜,列寧還未察覺,裂痕已經在黨內悄然擴散。
自《條約》簽訂後便對列寧心存不滿的托洛茨基,如今眼見羅莎也喪命,終於徹底與列寧分道揚鑣。
而托洛茨基目前的得力助手斯大林,雖然表麵支持托洛茨基,卻顯然另有盤算。
不過這一點尚未被任何人察覺。
“這群蠢紅毛,連舞台都給他們搭好了,結果還是殺不掉他?”
與此同時,在德國某處的暗影中,幾道夾雜著憤怒與焦躁的低語傳來,仿佛在暗示事件還未真正結束。
“如今事情變成了這樣,普魯士秘密警察恐怕要被調查了。若是亞戈走投無路,把一切都供出來......”
“那種事不會發生,不必擔心。亞戈早就清除了所有相關證據,還嚴密封口了屬下的嘴。他能坐穩柏林警察廳長的位子,可不是靠運氣。”
況且,如今尚處戰爭期間,對方也不敢輕舉妄動,以免引發內部混亂。
而一如既往,隻要時間流逝,這樁舊事也會慢慢被人遺忘。
當然,短時間內最好還是不要再和亞戈接觸了。
“總之,真是遺憾啊。本來是個能不沾血就除掉漢斯·馮·喬的好機會。”
“無可奈何的事便是如此。以後還有機會。無論是漢斯·馮·喬,還是貝特曼霍爾維格,那些膽敢妄圖鏟除我們的家夥,終究都得一個個消失。”
話音落下,那些聲音的主人咬牙切齒,目光落在一份文件上。
《關於戰後帝國重組與改革的計劃草案》
正是這份文書,最終讓他們決定不再袖手旁觀。
......
“這樣一來,那些紅黨分子也該消停一陣了。”
“是啊。如果事情能就此收尾就好了。”
“我也這麼想。話說回來,這裡除了兌水的咖啡就沒點彆的東西嗎?”
“沒有。順便問一下,副總理閣下,對亞戈警察廳長的調查進行得如何了?”
“目前還沒發現什麼可疑之處。畢竟調查才剛剛開始,也隻能慢慢來了。”
由於此時的漢斯被迫處於居家辦公狀態,因此貝特曼霍爾維格隻能親自趕來新宮,與比洛總理及數位部長一同開會。他一邊啜著摻水的咖啡,一邊開口說道。
“不過,隻要繼續深挖他身邊的人和秘密警察的關係,遲早能揪出些什麼。就算封住了某幾張嘴,也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明白了。那這部分就拜托您了,副總理閣下。我其實也很想親自盯著這事,但可惜手頭實在抽不出人手。”
戰爭尚未結束,而自美軍抵達以來,漢斯要處理的事務也在不斷增多。
‘說起來,作為補充人手的手段,也許是時候把康拉德·阿登納konradherannjosephadenauer)拉過來了。’
在政治中,大人物從不輕易親自下場。
如果為了揪出亞戈的把柄,甚至挖出其背後的勢力,而讓他或他的嶽父,乃至比洛總理和貝特曼霍爾維格副總理親自出麵,恐怕到最後事情的規模會遠遠超出想象。
正因如此,他們需要一個能替他們出麵狙擊容克集團的人。而最適合扮演這一角色的,非康拉德·阿登納莫屬。
他對整頓容克可謂充滿熱情。
此時的他雖然還未成為科隆市長那是1917年的事),但作為市議員,他已經相當活躍,現在的狀態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話說回來,美軍那邊的訓練進展得怎麼樣了?聽說副司令官潘興還向我們德軍求助來著。”
漢斯正打算趁熱向貝特曼霍爾維格推薦阿登納,他卻先開了口。
唔,美軍啊......
“聽說我方軍官快要吐血了吧。”
......
“你們是我帶過最糟糕的一屆士兵!!”
在奧斯卡王子前往波羅的海王國後晉升為上尉的瓦爾特·莫德爾,望著倒在漢斯衝鋒槍模擬演習場上一片哀嚎的美軍士兵們,無奈地搖著頭,大聲怒吼。
此時二十世紀已然過去十三年,但美軍的現代化依舊還停留在十九世紀的水平。
莫德爾是為了協助美軍組建類似突擊隊這類衝鋒部隊而來,結果眼前這些洋基,彆說合格的軍人,他們連普通士兵都稱不上,不過是一群握著槍械的菜鳥,簡直堪稱戰場廢物。
“衝鋒部隊需要的是強健的體魄、敏捷的雙腿,還有在槍林彈雨中不動如山的勇氣!可你們看看現在的模樣,我敢打賭,就憑你們那蛆蟲般的體力,彆說攻入法軍戰壕了,怕是衝到一半就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