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
“關於和談會議的最新情報已火熱送達!”
當和談會議因各國代表的激烈爭論而熱火朝天地進行時,會議舉辦地柏林,也正度過著戰後最為繁忙和喧囂的時光。
這也在情理之中。
柏林和談會議不僅僅是戰敗國領土與利益的瓜分,更是一次重塑世界新秩序、打破舊時代、創造新時代的曆史性大會。
因此,源源不斷的人潮湧入柏林,想親眼見證這場重塑世界格局的盛會。而作為“報紙之都”的柏林,每天都有無數報紙鋪天蓋地地刊登著會議進展、評論與社論。
“這裡就是柏林了。”
“嗯,不愧是德意誌帝國的首都,作為世界大戰的主角與勝利者,果然是一座雄偉之城。”
在這座城市中,也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地、夢想著讓祖國從殖民地中掙脫、實現祖國獨立的民族代表的蹤影。
他們的目標,是借助柏林和談會議之名,向全世界呼籲本國的獨立。
當然,作為會議主導者的德、英、美、奧匈四強,對殖民地人民的苦難幾乎毫無興趣,也一再拒絕了那些為獨立而來的民族代表。
但至少,對於眼前的人,漢斯認為有必要見一見。
“又見麵了,顧先生。啊,這就是你提到的人吧。你好,我是德國外交部長,漢斯·馮·喬侯爵。嗯,你也可以稱我為‘喬寒斯’或‘寒斯’?”
和會期間,會議上各國代表為爭取更多利益爭論不休,而漢斯作為中間人,要不斷調停並設法為德意誌帝國謀取最大利益,因此其實根本沒多少時間會客。
但這兩人,他還是抽空出來見了一麵。
不過,真正吸引漢斯注意的,還是與顧先生同行的另一人。
“我是作為越南代表前來的阮愛國nguy?nai?c)。”
本名阮生恭,即日後的胡誌明。
他先前曾訪問膠州,之後一直留在倫敦。而這次,他為主張越南獨立,在xx先生的幫助下抵達了柏林。
‘沒想到連胡誌明都來了,蝴蝶效應真是奇妙啊。’
居然能見到年輕時期的胡誌明,這位越南未來的紅色革命家。
漢斯很想抽出時間與二人聊一聊,但可惜的是,現在太忙了。
能擠出時間來見他們一麵,已是極限。
於是,三人便惜彆感傷,直接切入正題。
“這是揭露日本非法侵略越南,要求越南獨立的資料文件。雖然考慮到列強的態度,可能不會有什麼效果,但每一次嘗試本身就有其意義。”
“這是日本侵占廣州灣的資料,拜托了。”
“嗯,我收下了。我會親手將這些文件遞交給皇帝陛下及德意誌政府。”
漢斯小心翼翼地接過他們交付的資料。
雖然從帝國的立場出發,無法讓越南代表正式出席和談會議,但做到這個程度還是可以的。
他知道,類似內容的信件也已經送往了勞合·喬治與威爾遜手中。
當然,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英國政府和勞合·喬治一聽“殖民地獨立”就會暴跳如雷,信肯定直接進垃圾桶;威爾遜也許會讀一讀,但最終還是置之不理,這點漢斯敢打賭。
“我們德意誌帝國,大概也是差不多的態度吧。”
雖然因為有漢斯在,再加上x國也是協約國,對廣州灣方麵或許會有所幫助,但越南,頂多隻能換來一句“是嗎,那真是遺憾”的話。
說到底,列強不會采取任何實際行動。
當然,至少現在是這樣。
“時間過得真快啊,雖然還想多聊一會兒,但我實在分身乏術。”
“哈哈,侯爵能抽空見我們一麵,已是莫大的收獲了。”
“正是,能在德意誌帝國的中樞,遇見一位關心越南獨立的朋友,對我而言已經是巨大的恩典了。”
顧先生與胡誌明露出爽朗的笑容,伸出手來,漢斯也微笑著與他們握手。
那是一種與和談會議中布滿的虛偽笑容截然不同的真摯微笑
——帶著希望的笑容。
......
自從與顧先生和胡誌明會麵之後,時間依舊不停流轉,混亂不休。
此時距離混亂不堪的柏林和會第一天,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
而在那段時間裡,各國之間針鋒相對的主張和議題,也終於逐漸整理出頭緒,開始有了初步的結論。
首先,是從會議初期開始就讓會場陷入紛亂的遠東問題。
雖然對胡誌明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其結果卻是:日本不僅得到了北薩哈林庫頁島北部)、東京和安南,還獲得了對法屬殖民地,交趾支那主權的承認,從而完全控製了如今的越南地區。
當然,眾所周知,日本不可能隻滿足於僅僅占據越南這一塊地盤,因此圍繞此事的爭論也未曾止休。最終,他們以某種方式達成了妥協,將老撾北部法國勉強苟延殘喘留下的名義上的保護國,即琅勃拉邦王國變成了日本的傀儡政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至於老撾南部,則在英國的強烈要求下,劃給了名義上中立、實際上深受英國影響的暹羅今泰國);而柬埔寨方麵,則作為英國的傀儡國宣布獨立。
英國此舉,意圖已然明顯——無論如何都要阻止日本在中南半島繼續擴大影響力。
“英日同盟,也算到頭了。”
雖然就算沒有中南半島問題,這個同盟也走不了太遠。
另一方麵,關於x國問題,算是收獲了半份喜悅。
x國得到了列強對其自行收複北滿的承認,而對於已落入日本之手的原法屬廣州灣,日本按道義理應歸還,但具體實施由兩國私下協商解決。至於廢除與西方列強及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嘗試,隻能遺憾宣告失敗。
憑借x國在戰爭中的表現,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算是用儘人事。
“呼......”
而得知結果後,x國代表的臉色喜憂參半。
至於另一項燙手山芋——濱海邊疆區的問題,漢斯親自與美、英、日三國進行了私下談判,最終決定暫時擱置。
因為關於濱海邊疆區,他有另一套屬於自己的計劃。
所以這裡暫且按下不表——反正沒多久它又會重新浮上水麵。
接著是太平洋與美洲的問題。
相比遠東,太平洋與美洲的問題則順利得多,處理得也相對乾淨利落。
太平洋方麵,原本由法國與英國共管的新赫布裡底群島今瓦努阿圖)、法屬波利尼西亞、瓦利斯和富圖納諸島,以及法屬印度,全都歸於英國所有。
至於加勒比地區的法屬殖民地,包括距離墨西哥西岸約1300公裡的克利珀頓島,以及聖馬丁、聖巴泰勒米、瓜德羅普、馬提尼克等地,則被美國收入囊中。至於南美大陸上的法屬圭亞那,則被交給了巴西,作為其參與戰爭的報酬。
其實英國對這些地區也垂涎三尺,但礙於美國的“門羅主義”,隻能勉強接受加拿大自治領兼並法國在新大陸最後一塊領土,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