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合·喬治和英國人還以為維多利亞女王現在還活著呢!看他們那被殖民地迷得樣子,簡直跟瘋了一樣!”
與此同時,今天的會議也和往常一樣,伴隨著美英之間無休止的爭吵,毫無進展地落下帷幕。空手而歸的威爾遜,憤怒到幾乎無法壓抑情緒,開始大吼大叫。
他並非對英國如今掠奪殖民地的想法感到不滿,
而是因為英國明顯更傾向於與德國聯手瓜分殖民地,也不想與美國攜手共同努力維持世界和平。
他們寧可像個孩子一樣賴在那區區北非殖民地不放,也不願意與美配合對抗德意誌帝國。
“我真是看錯他們了。他們嘴上說著歐洲的和平與民主,骨子裡卻和他們那些德國親戚沒什麼兩樣!都是一樣自私自利!”
“可是閣下,如果按照目前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我們和英國的關係將徹底破裂,您最重視的牽製德國計劃也會化為泡影。所以,或許我們應該退一步,至少把摩洛哥讓給英國......”
眼見美英關係一天天惡化,國務卿布萊恩終於忍不住以懇切的語氣勸說道。
“不行!”,伍德羅·威爾遜的聲音回蕩在房間裡,帶著無法撼動的堅決,“如果現在退讓,我們美國的尊嚴和威信就會被踐踏。歐洲人又會小看我們,對我們嗤之以鼻。象征自由與和平的大旗將再次倒在帝國主義的鐵蹄之下。”
對英國行為已徹底心寒的伍德羅·威爾遜,毫不動搖。
而他之所以無法退讓,並不僅僅是因為所謂的自尊。
“如果我們違背承諾,法國人絕不會善罷甘休。”
眾所周知,美軍之所以能在幾乎沒有任何損失的情況下成功占領北非,就是因為與法國人達成了戰後保障北非歸屬的秘密協議。
如果違約,早就破釜沉舟的法國總統普恩加萊絕不會坐視不管。
他會滿世界嚷嚷,說威爾遜拿北非做交易,和他進行了種種不可告人的秘密勾當。
那不僅會葬送威爾遜自己的政治生涯,更會讓美國的國家威信跌入穀底,遭受“背信棄義者”的罵名,任由英德兩國撕咬。
“那絕對不行!無論如何都不行!”
總統的任期才剛剛進入第三個年頭,而在華盛頓精心寫就的十四點和平原則除了國際聯盟這一點勉強被各國采納外,其餘的原則幾乎都被各國無視。
這對於威爾遜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還未能真正施展自己的理想,怎能眼睜睜看著一切墜入深淵?
當然,這一切都是威爾遜的野心與自負所致,是他執著於牽製專製帝國德國所造成的惡果。
但伍德羅·威爾遜對此卻一無所覺。
不,或者更準確地說,他是下意識將這一切從腦海中乾淨地抹去了,徹底無視了。
他早已被自己所謂的信念和理想吞噬殆儘。
“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這三地一個也不能讓給英國。所以你們無論用什麼經濟、外交、政治手段,都要讓英國接受我們的主張。這事隻要能讓勞合·喬治閉嘴,就算解決了。”
“是,閣下。”
“閣下,不好了!”
就在布萊恩等人對威爾遜的強硬立場勉強點頭之際,一名臉色慘白的幕僚衝進了房間。
威爾遜皺起眉頭,剛想開口指責他的無禮,卻被幕僚搶先開口。
“呼......呼......剛、剛法國政府通過......收音機......發布了緊急聲明......”
“你說什麼?”
法國政府的緊急聲明?突然間?
威爾遜忽然感到一股不祥的預感,立刻命人打開收音機。
滋滋——刺啦——!
伴隨著熟悉的雜音,一道聲音從廣播中傳出。
【親愛的法國人民,我今天站在你們麵前,是為了揭示一個真相。】
是法國總統,雷蒙·普恩加萊。
【這個真相,要從去年七月初,美國駐法大使威廉·格雷夫斯·夏普秘密來訪開始說起。】
“!!!”
威爾遜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和他的幕僚一樣慘白。
他的親信們也無不神情驚恐。
那些絕不能被提起的詞句,從普恩加萊口中一個接一個地蹦了出來。
那些絕不能曝光的名字,透過廣播清晰地傳入了威爾遜的耳中。
麵對這完全意想不到的狀況,威爾遜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而在場的所有美國人都已經直覺地意識到了:
完了,一切都完了。
......
[威爾遜希望我們駐紮在北非的部隊在美軍麵前表現得軟弱無力,期盼我們在美軍的攻勢下不堪一擊。他承諾,隻要我們這麼做,他就會替法國保住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摩洛哥。而我......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法國的損失,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接受了這個條件......]
“這他媽的都是什麼狗屁話!”
美軍遠征軍總司令部內,芬斯頓暴怒的吼聲震耳欲聾,他臉漲得通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包括潘興在內的其他將軍的臉色也同樣難看,和他沒什麼兩樣。
“那個混賬威爾遜到底擅自做了什麼!”
“竟然一聲不吭地就和法國做了這種交易?!”
美軍將領們的憤怒頃刻間席卷了整個司令部。
因為他們對此事毫不知情。
堂堂美軍遠征軍的總司令和副司令,居然連總統和法國達成了什麼交易都毫無耳聞。
這無疑是對整個美軍,包括那些在白宮壓力下流血流汗拚死作戰的士兵們的徹底背叛!
“呼......呼......潘興,你覺得海軍知情嗎?”
“我不認為。他們最多也就讓海軍部長丹尼爾斯知道吧。丹尼爾斯是總統最親信的心腹。”
“媽的......!”
芬斯頓怒極攻心,猛地噴出一口粗氣,粗暴地抓住自己的胸口,似乎要把憤懣壓下去。
他知道威爾遜為了在其他協約國麵前贏得發言權,一直要求戰場上取得迅猛攻勢和快速成果。
而芬斯頓本人,則壓抑著內心的不滿,為了美國甘願承擔巨大的犧牲,把無數士兵推上前線。
可最終,換來的結果竟是這個?
難道這一切隻是為了給總統添上一筆“功績”,讓那些無辜的士兵白白送命?
他們至今為止的犧牲和奮鬥,豈不是一夜之間全都化為烏有!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