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真刺眼,太過刺眼了。”
1915年4月3日,隨著第二次巴黎公社的狂風落幕,春天悄然來臨。
曾任克列孟梭內閣海軍大臣的喬治·萊格,如今因與杜梅爾格合作而轉任外務大臣,此刻他正站在通往波茨坦無憂宮的台階上,微微皺起眉頭,陽光熾熱,刺得他睜不開眼。
今天,是法國曆史上最屈辱的一天。
然而,升至高空的太陽卻仿佛在頌揚一個新時代——
對法國而言無比殘酷的德意誌帝國時代,殘忍而又燦爛奪目。
“早知道會變成這樣,我當初就不該接下什麼外務大臣的職位。”
“哈哈,事已至此,誰都無法回頭。總得有人在條約上簽字。”
“我同意。”
陪同萊格作為全權大使前來的卡約,還有那位早已退役、卻代表法國軍方遠赴波茨坦的約瑟夫·霞飛,臉色陰沉地說道。
萊格、卡約、霞飛,這三人今天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代表的身份,前來在柏林和談會議的結果上簽字。
他們自然不願意來。
誰願意在那將被後世千秋萬代銘記為法國衰落象征的條約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至少,在體內流淌著法國血液的人中,不會有這種人。
但總得有人,為這場戰爭畫上一個徹底的句號。
總得有人,在經曆了戰敗、又被第二次巴黎公社風暴席卷之後,為這滿目瘡痍的法國帶來和平。
約瑟夫·卡約,從戰爭時期開始便率先主張與德英和解;萊格,作為外務大臣,也是那個將地中海艦隊推進死地的始作俑者;而霞飛,作為前法國總司令,為了對戰爭的爆發與法國的慘敗負責,主動擔下了這背負罵名的重任。
“真是......腳步都沉得難以挪動啊。”
“萊格大臣......”
然而,哪怕已立下覺悟,這三人依舊難以邁步登上台階。
他們懼怕的,是那座冠著法國名字的無憂宮中,等待他們的命運。
“......走吧。協約國的代表們,恐怕已經望眼欲穿地等著我們了。”
但可惜的是,他們已經無法再拖延時間。
萊格、卡約、霞飛三人歎了口氣,望向台階儘頭那座黃牆碧頂的無憂宮。
三人邁開沉重的步伐,朝宮殿走去。
為了徹底結束這一切,為了給戰爭畫上終結的句號。
......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日後將被後人稱作“無憂條約桑蘇西條約”的協議,將在今日正式簽署,這象征著這場多事之秋的大戰終於畫下了句號。
嚴格來說,這隻是與法國之間的戰爭真正終結,至於與意大利的條約原定在美麗的舍恩布倫宮簽署)尚未敲定。
然而,無論是象征意義,還是實質內容,今日的這份條約都遠遠重要於意大利那邊。對外交官而言,那份意大利條約不過是附帶的點綴罷了。
就像世人都知道《凡爾賽條約》,但隨後摧毀哈布斯堡與奧地利的《聖日耳曼條約》,或讓匈牙利人至今耿耿於懷的《特裡亞農條約》,卻知者寥寥一樣。
與意大利的協議,無疑也屬於這類後者。
總之,今天,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將與以維也納體係與“美好時代”為象征的舊時代徹底決裂,迎來一個新的紀元——“桑蘇西體係”,亦或稱作“德意誌帝國時代”。
“沒必要再拖延了吧,趕緊開始吧。”
“哈哈哈!當然,比洛總理。”
正如德國人民對這份條約充滿期待,比洛總理也早已按捺不住,嘴角帶著笑意催促儘快簽署。
既然來自法國的賓客們也已就位,就更沒有再浪費時間的理由了。
漢斯深吸一口氣,轉向代表們,緩緩開口道:
“那麼,現在由我來簡要說明本條約的內容。”
1.法國為補償協約國遭受的損失,需賠償450億法郎。
2.法國將整個阿爾薩斯地區及洛林一半割讓給德國。
3.法國將裡爾一帶與阿登部分地區割讓給比利時。
4.法國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唯有阿爾及利亞因其被法國視為本土當然隻是借口)得以保留。
5.法國陸軍限製在二十萬人以內這是巴黎公社時期獲準重建的兵力上限),並需拆除所有邊境堡壘與防線。
6.法國需向協約國移交現有的重炮與坦克,並限製乃至禁止化學武器、坦克、飛機、重機槍的生產與持有。
7.法國海軍現有艦艇將作為賠償移交協約國,並限製新軍艦建造。
8.法國不得與俄羅斯、意大利等原盟國建立任何形式的結盟關係。
此外,還有戰爭罪審判不過由於像普恩加萊等人已與協約國合作,而貝當、福煦等主要軍方人物也已流亡海外,該議程多半會不了了之)以及威爾遜遺留的國際聯盟創立等條款,因時間關係,暫且略過。
眾人似乎都迫不及待地想簽完名早些回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總理閣下,想必您不會讓出第一個簽字的榮耀吧?”
“那是當然。我可是為了今天特彆定製了這支鋼筆呢。”
在聽完條約內容後,萊格、卡約、霞飛三人雖極力維持鎮定,但比洛總理卻毫不掩飾地拿出一支看起來極其高檔的鋼筆。
他麵帶燦爛笑容,在條約上鄭重其事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好了,漢斯,簽名吧。”
“是,總理閣下,我將懷著喜悅的心情簽字。”
漢斯也緊隨其後,在條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接下來輪到英國。”
“嗬嗬,我等這刻很久了。”
聽漢斯一說,大衛·勞合·喬治也微笑著拿起鋼筆,在條約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緊接著,愛德華·格雷大臣也簽了字。之後是奧地利匈牙利帝國的代表團,包括總理施蒂爾克與貝爾希托爾德,他們在英國之後完成了簽署。
“......呼,真希望這時光能永遠停留。”
替代威爾遜駐歐的美國國務卿布賴恩,也與美國代表團一同完成了簽署。他低聲感歎,仿佛不願返回本國。
隨後,比利時、日本、x國等協約國代表陸續簽署了條約。
“現在輪到法國了。”
“......明白。”
終於,輪到今天的主角、也是戰敗國的法國登場。
自然,法國代表的神色都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