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為止,赤軍的主力一直是以布爾什維克的核心支持者,城市工人為主。
但光靠這些人,兵源終有極限。若想突破這個瓶頸,必須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征兵,不僅征召工人,還要把占據人口多數的農民也一並納入軍隊。
即便這會帶有些許強製的色彩。
“這會引起極大的反彈啊。現在農民因征糧而已是怨聲載道,若再來強製征兵,隻怕......”
“革命自古便是血流成河,勝利也總是伴隨犧牲,布哈林同誌。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士兵,凡是妨礙這一目標的,都必須被強硬清除,哪怕是以武力。”
托洛茨基那仿若永遠凍土般冰冷的語調讓布哈林咽了口唾沫,不敢再多言。
“還有,有必要將舊帝國軍的軍官編入赤軍。”
“您說什麼?!”
但他話音剛落,眾人便驚愕出聲。
這實在不像是從托洛茨基嘴裡能說出的言語。
“這......您在說什麼,托洛茨基同誌!”
“這根本不合常理!”
這對布爾什維克來說,簡直是難以接受的建議。
眼下與赤軍浴血奮戰的白軍,其主力不正是那些舊俄帝國軍的將校出身嗎?
而現在卻要把他們拉進赤軍擔任指揮官?
這不是明擺著把魚交給貓管嗎!?
“托洛茨基同誌,關於這點,是否可以再行商議?”
就連一向多疑、不輸他人的斯大林也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
“彆再說蠢話了,斯大林同誌。戰爭是軍人打的!可我們的赤軍,真稱得上是一支軍隊嗎?顯然不是!”
托洛茨基如往常般一臉傲慢,堅持己見。
“該死的山羊胡子混蛋......”
被當眾罵蠢,斯大林隻能強壓怒火,等待屬於他的那一日到來。
說到底,托洛茨基並沒有說錯。
眼下的赤軍更像是拿著槍的工人幫派,帶領他們的多是下士或基層軍官,數量還嚴重不足。
若想改變這一現狀,便必須引進真正具備能力與經驗的軍事專家,而俄國境內擁有這種能力的,無疑隻有舊帝國軍的軍官們。
托洛茨基雖是個理想主義者和幻想家,但至少在戰爭方麵,他明白不能靠理想打仗。這也是漢斯看好赤軍最終勝出的理由。
“當然,我並不是因為信任那些舊軍官才這麼說。對他們的監視與控製必須是全麵的,必要時可以采取更強硬的手段勒住他們的狗鏈。關於這方麵,我相信契卡會處理得當,對吧,捷爾任斯基同誌。”
“請放心交給我,托洛茨基同誌。”
得到任務的捷爾任斯基用毫無感情的聲音回答,托洛茨基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現在,時間在流逝,戰鬥仍在繼續,各位同誌。彆再猶豫了,趕緊行動起來!明白了嗎?”
“......明白,托洛茨基同誌。”
在托洛茨基強硬的催促聲中,布爾什維克們低頭應道。
可在那低垂的臉龐之下,卻已滿是對托洛茨基日益暴躁的極大不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轟!轟隆!!
“前進!繼續前進!”
“為了保衛革命,把反動分子一掃而光!”
“哇啊啊啊啊──!!!”
1915年,宣告戰間期真正開始的那一年過去了,1916年悄然到來。
赤軍在托洛茨基大規模強製征兵的推動下,人數迅速突破百萬。在第22x號令的引導下,原沙皇軍隊的舊軍官紛紛轉紅,擔任起指揮任務,與之前不同,赤軍開始毫無遲疑地向西伯利亞挺進。
“哎呀,大人,您要是把這些全都拿走,我們這個冬天還怎麼過啊!”
“同誌,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衛革命的無奈之舉。日後一定會給予補償。”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心生不滿。
隨著兵力的擴張,布爾什維克的“戰時共產主義”愈發嚴酷,並且與四月革命時的承諾背道而馳,蘇維埃俄國正逐步向獨裁邁進,民眾的不滿情緒也越來越高漲。
赤軍內部亦是如此。
被強征入伍的士兵無心保衛革命,心中隻有逃兵回家的念頭;而那些原帝國軍官,也對布爾什維克的極度不信任態度感到憤怒與失望。
“請、請饒了我吧,同誌!”
“逃兵是對布爾什維克的背叛,是反革命的行為,同誌。而對背叛者與反動分子,隻有一個下場──死!”
對於這些反抗,托洛茨基則以一種極具“斯大林特色”的方式進行了回應。
隻要發現逃兵,立刻就地處決,毫不留情。
這還不是全部。
由“鋼鐵費利克斯”指揮的契卡開始抓捕舊軍官的家屬為人質,隻要察覺他們有異心,便威脅要將他們的全家處決。
即便在布爾什維克內部看來,這種方式也近乎野蠻與殘暴,但為了保衛蘇維埃俄國、守護革命,這些也是“不得不為”的手段。
就這樣,在這場混亂不堪、難以預測誰勝誰負的俄國內戰中,戰局逐漸向蘇維埃傾斜。
赤軍接連奪下察裡津、鄂木斯克,甚至在新西伯利亞也插上了紅旗,一邊將科爾尼洛夫和白軍一路向東逼退,一邊步步蠶食整個西伯利亞。
對科爾尼洛夫和白軍將領們來說,這無疑是令人絕望的局勢。
但他們又能如何?
西伯利亞原本就人煙稀少,資源匱乏這也是白軍軍閥甚至南下蒙古進行掠奪的原因之一),而包括馬赫諾的黑軍在內,許多同時敵視紅白雙方的勢力也相繼湧入,使得白軍的戰力被嚴重分散。
更何況,白軍並非由科爾尼洛夫完全掌控。
亂世之中從不缺野心家,白軍內部同樣如此。
就如同科爾尼洛夫麾下的布魯西洛夫軍中,便湧現出如安東·鄧尼金、尼古拉·尤登尼奇、被稱為“黑男爵”的彼得·弗蘭格爾、格裡戈裡·謝苗諾夫,甚至還有出身波羅的海德意誌人的俄羅斯西北政府首腦,葉夫根尼·路德維希·米勒等人,一個個都是未來的軍閥候選者。
其中,謝苗諾夫更是早已自立為王,率領貝加爾哥薩克獨立活動;而其他人,也在赤軍勢力節節攀升之際,開始對科爾尼洛夫的領袖地位虎視眈眈。
這對科爾尼洛夫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不過,黑暗之中總有一線光明,不幸之下偶爾也會降臨一點幸運。
“赤軍仍在持續東進,貝特曼·霍爾維格總理閣下。照這樣下去,白軍的覆滅隻是時間問題了。”
“看來,是時候輪到我們出手了。”
德意誌帝國,終於開始了實質性的動作。
為了阻止蘇維埃俄國的東進,也為了拯救瀕臨崩潰的白軍。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