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總統,聽說法國終於投降了。”
“是啊,艾森豪威爾將軍。隨著法國的崩潰,軸心國又少了一個,而我們距離和平,也更近了一步。”
聽到法國投降的消息,羅斯福微笑著望向那位從少校一路升至將星的艾森豪威爾,語氣溫和而又沉重。
“不過,美國真正迎來和平,恐怕要等到這場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謝幕之時了。”
“畢竟,僅憑加利福尼亞共和國的力量,是不可能趕走麥克阿瑟的。”
就在不久前,當盟軍全力進攻法國之際,路易斯安那州州長休伊·朗與萊斯利·麥克奈爾也趁機發動進攻,企圖奪取亞特蘭大,甚至一度推進至阿拉巴馬。然而,他們的攻勢最終遭到新政府軍的猛烈反撲,不僅失去了阿拉巴馬,還被迫退回路易斯安那。
這讓羅斯福心頭頗為苦澀。麥克阿瑟的勢力似乎再度複蘇,而他更不敢輕易讓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孤軍發動全麵攻勢。那是一個必須謹慎行事的時刻。
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在體製上與聯邦不同,自獨立以來便重海輕陸。太平洋上的戰火讓他們的資源更多投入海軍之中,陸軍相對薄弱。
“要是歐洲的戰爭能快些結束,讓盟軍騰出手來支援美洲戰線,我們就能對付麥克阿瑟與那些叛軍了。真是可惜啊。”
“沒錯。不過在對日戰爭之後,南方諸州已漸漸背離麥克阿瑟了。”
依然擔任陸軍參謀總長、勞心勞力的馬歇爾沉聲說道。
“再者,隨著法國的崩潰,叛軍也必將動搖。歐洲的勝利正一點點逼近,而新大陸的平定,也隻是時間問題。”
此刻,羅斯福雙手交疊,仿佛在默默祈願那一天早日到來。
“咚咚。”
門口傳來輕輕的敲門聲。
“總統閣下,可以進去嗎?”
走進來的,是羅斯福最信任的海陸軍聯合參謀長威廉·萊希。曆史上,他是羅斯福麾下最重要的軍事智囊之一。
“啊,威廉,從你臉上的表情看來,似乎有好消息啊。”
“沃爾特·克魯格aterkrueger)將軍發來電報,我軍已將日軍逐出馬紹爾群島,作戰大獲全勝。”
聽到這番捷報,羅斯福滿意地點了點頭。
彼時,歐洲盟軍正圍攻法國、合圍列寧格勒,而在太平洋上,另一條戰線也燃起了熾熱的火焰,盟軍發動了收複馬紹爾群島的反攻戰。
日軍當然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派出了在哈馬黑拉海戰後勉強恢複元氣的艦隊,並動員陸軍援軍,試圖阻止盟軍的進軍。
“呃啊!”
“那、那是......u艇!?”
然而,太平洋海麵上仍有可怕的威脅。德國援助的u艇群在海域間出沒,以狼群戰術襲擊日軍的運輸船,隻為拖延勝利的到來。
“天皇陛下萬歲——!”
“死吧小鬼子!就讓這‘火焰漢斯’把你們烤成灰燼!”
而隨著由德製四號坦克裝載火焰噴射器改裝成的“火焰漢斯”投入太平洋戰場,盟軍的火力遠超日軍。
那些以“萬歲衝鋒”著稱的日軍部隊在鋼鐵與烈焰的洗禮中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從馬紹爾撤退,退守關島與北馬裡亞納群島。
“該死......難道真得批準那場賭局般的作戰計劃嗎......”
在東京的陸軍省,東條英機坐在辦公桌前,焦躁地撓著光禿禿的頭皮,眉頭緊鎖。
他終於不得不批準牟田口廉也提出的“緬甸攻勢”計劃。那將是一場命運的豪賭,但那是後話了。
“必須儘快推進新型戰略轟炸機的研發,”馬歇爾說道,“同時該讓李梅上校從歐洲戰區回來。”
羅斯福點頭讚同。
此時,加利福尼亞共和國正與英國、德國合作,研製一種續航距離高達九千公裡的新型戰略轟炸機,為了轟炸日本本土。
隻要成功奪回北馬裡亞納群島,日本列島便會完全進入轟炸機的攻擊半徑之內。時間,成為他們最大的敵人。
“讓東條與裕仁親眼看看,杜立特突襲隻是序章而已。”
羅斯福的語氣冰冷而堅定。
一場新的“東京大火”即將來臨。
......
“所以,現在的心情如何?”
“哈。見麵第一句話就問心情?德國人都這樣打招呼的嗎,漢斯·馮·喬公爵?”
那一刻,漢斯終於與他麵對麵。
那個前世隻在報紙、宣傳片和曆史紀錄中見過的那個人。那個取代希兒、成為二十世紀最臭名昭著的獨裁者的人;那個從勝利者墮入地獄的男人,法蘭西的攝政者,執政官,弗朗索瓦·德·拉·羅克。
他齜牙咧嘴,低聲咆哮。可在漢斯眼中,那並非猛獸的威勢,而更像是垂死之獸竭力守護最後的尊嚴。
“所以,這位世上最忙碌的公爵大人,親自從柏林跑到巴黎,是想來嘲笑我的嗎?”
“差不多吧。我隻是好奇,發動世界大戰、又被部下背叛、最終失去一切的獨裁者,會露出怎樣的表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哈......哈哈......果然,你這家夥和我想的一樣。傲慢、狡詐、十足的混賬。”
“也許吧。但我可沒興趣聽一個連畜生都不如的人罵我混賬。”
“嗬,原來在高貴的公爵眼裡,我弗朗索瓦·德·拉·羅克,是個令人作嘔的存在。”
他這話倒說得準,仿佛能看穿人心。
“你就儘情裝出那副優越的樣子吧。可太陽終究會西沉。德國也一樣,不會永遠高高在上。”
“唔,我看您這樣的‘攝政’,連太陽升起的光景都沒見過吧。”
喀嚓——
拉羅克的拳頭緊緊攥起,骨節發出清脆的聲響。看來漢斯的話正中要害。
隻能說,拉羅克想用幾句口舌來壓過某人,還早得很。
“你不過是個走運的家夥!要不是那群無能的共和國敗類把法國搞得我無法挽救,現在坐在這椅子上的——恐怕是你,漢斯·馮·喬!”
“也許我確實走運。但彆自欺欺人。你如今的下場,完全是你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帶來的。”
“我隻是想讓法國再次偉大!那有什麼錯!”
“是啊,弗朗索瓦·德·拉·羅克,你或許真的能讓法國強盛。但你錯在選錯了道路。”
他發動戰爭,打著“重振法蘭西”的旗號,摧毀了共和國,撕裂了先輩用鮮血換來的自由與民主。
他將猶太人、反對者乃至無辜平民囚禁在“馬奇諾村”集中營裡,那地方原是抵禦德軍的防線,如今卻成了他親手建起的煉獄。他把法國人當成可棄的勞力與燃料,為了他的“偉大”而讓他們化作灰燼。
最終,他失敗了,被背叛,被拋棄,像腐朽的帝國一樣墜入深淵。
“如果你當初選擇的是和平與繁榮,而不是複仇;如果你當初選擇的是包容與尊重,而不是仇恨與屠殺——也許你不會坐在這裡,也許法國不會走到今天這步。”
“哈!和平?繁榮?那是勝者的空談!法國若要偉大,就該收複失地,重建榮光!那是法國的宿命!”
“錯了。世界上從沒有什麼‘宿命’。”
漢斯一字一句地說道,那聲音裡帶著他所見證造就過的全部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