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木,也叫馬尿騷兩人放完飛龍的套子之後,接著下麅子套。
在捕獵器具中,麅套子算是製作起來最簡單的。
用一根三米來長的鋼絲或者鐵絲,一頭擰出一個衣扣大小的小環,另一頭穿過小環後,做成一個直徑半米左右的圓圈就成了。
就是下套子的時候要講究一些,必須要下在麅道上。
楊大海帶著張亮亮在山上轉悠了一大圈,最終圈定了山駝腰子處的一片水泡子。
這片水泡子不大,在一片柞樹林子深處,還挺隱蔽的。
十分難得的是,這個麅子水麵沒全凍成冰,隻是四周結了一層薄薄的冰層。
“都說咱這山裡有溫泉,是不是就在這嘎達啊?”
張亮亮一拍大腿,伸出腳輕輕踩在水泡子邊緣,抻著勁兒伸手夠水泡子的水。
“我去,真有點兒熱乎嘿!”
楊大海也挺好奇,他胳膊長,不用像張亮亮那樣整個人探進去,他輕輕鬆鬆的就伸手夠到了水麵。
感受一下水溫,並沒有冰涼咂手的感覺。
還真是溫乎的!
舔一口手心裡的水,嘗著有點兒鹹,聞起來還有點臭。
楊大海眉毛一挑,高興道:“哈哈哈,就在這兒下套子了!”
大雪封山,白雪遍地,麅子、馬鹿、犴達汗和梅花鹿這些鹿科動物隻能吃乾草和楊樹條子。
另外,還必須得吃鹽補充身體營養所需。
乾草樹枝子好找,有鹽霜的地兒難尋。
冬天的時候,麅子和鹿為了點兒鹽,甚至還經常冒險溜達到村民的院子裡找刷鍋水凍成的鹹冰啃呢!
楊大海他們找的這個地方,既有楊樹,又有帶鹹味兒的水泡子,可以說是套麅子的首選之地!
說乾就乾,楊大海和張亮亮手裡一人拿著一袋從食堂順來的鹹鹽,先往水泡子周圍的雪泥地上撒,又往水泡子裡撒了些。
下好了鹽餌,兩人借助林中雜生的灌木枝子把鐵絲圈支到麅子頭部那麼高,然後把鐵絲的另一頭綁在楊樹乾上。
他們接連在附近下了十幾個套子,等過個七八天就能來遛套子了。
到時候是否有收獲,一個看山神爺賞不賞飯吃,另一個也是考驗楊大海下套子的技術行不行。
說起來,打槍的看不上下套子的,可這下套子的技術含量一點兒也不低。
就拿今天下的麅子套子來說,大小和高低都很有講究。
立起的鋼絲圈要正好對準麅子的頭部,太低了容易擋住公麅子的角,太高了又套不到矮麅子。
鋼絲圈大了,可能整個麅子就漏出去了,鋼絲圈小了,又套不到麅子頭。
套子周圍的環境也很重要。
灌木枝子太密了,麅子不愛通過,太稀了吧,套子又太顯眼,人家麅子是有點兒傻,可人家不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