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輿情監測:顯示了《美人魚》在網絡上的超高期待值,預告片播放量、微博話題閱讀量等數據均遙遙領先同期其他影片。
風險評估:也指出了潛在風險,如觀眾審美疲勞、同檔期《尋龍訣》的分流效應、影片口碑不及預期等,並給出了概率評估和應對預案。
財務部門根據大數據團隊的預測,搭建了詳細的財務模型,模擬了從5億到7億不同收購成本下,對應不同票房成績從20億到35億)的投資回報率roi)和內部收益率irr)。模型清晰顯示,在成本6.5億,票房28億的情況下,項目可實現盈虧平衡;票房超過30億,回報將相當可觀。
法務部門則開始草擬可能的投資協議框架,重點關注份額權益、版權歸屬、衍生權利、宣發責任、退出機製等條款。
內容研發中心的專家則從專業角度評估了《美人魚》的劇本、製作團隊和成片質量儘管未看全片,但通過內部看片人和行業信息可以判斷),認為其保持了周星池一貫的高水準,商業元素豐富,爆款潛質巨大。
經過激烈而高效的討論,會議最終達成了共識:全力爭取《美人魚》份額,設定初步報價區間為5.2億5.5億,理想目標成交價控製在6億左右,授權張強在7億以內可根據對方提供的報價靈活決策,超過7億需再次上報馬芸。
......
位於東二環附近的光線影業總部大樓內,卻仿佛自成一方天地,隔絕了窗外的蕭瑟。光線的工作氛圍更偏向於一種沉穩、務實,帶著影視行業老牌勁旅所特有的底蘊和節奏。
董事長辦公室內,王常田獨自一人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他沒有像賈會計那樣俯瞰城市車流,也沒有像大小王那樣在雪茄煙霧中運籌帷幄,他隻是靜靜地坐著,麵前攤開著幾份文件,其中一份正是關於《美人魚》項目的最新簡報,以及光線影業作為投資方之一所持有的10份額的相關協議條款。
辦公室的裝修風格簡潔而雅致,沒有過多奢華的裝飾,牆上掛著幾幅國內知名導演和演員的簽名海報,記錄著光線這些年來在影視圈打拚的足跡和輝煌。王常田本人,氣質也更接近於一個儒雅的文人或者精明的製片人,而非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的弄潮兒。他戴著眼鏡,眼神銳利中透著謹慎,是業內公認的“算盤打得精”的代表。
此刻,他的眉頭微蹙,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上的那份簡報。窗外灰蒙蒙的光線透過百葉窗的縫隙,在他臉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正如他此刻複雜的心緒。
《美人魚》所引起的這起小風波,在圈內早已不是秘密。
從純粹的商業利益角度出發,光線這10的份額,無疑是坐上了風口。如果真如市場傳聞,最終成交價能談到6億以上,那麼光線僅僅憑借這10的原始投資,就能獲得數倍的投資回報。這是一筆任何理性商人都難以拒絕的快錢,尤其是在影視投資風險極高的行業環境下。
但是,王常田考慮的,遠不止這賬麵上看得見的利潤。
他的思緒飄回了光線影業與天眼影業合作的點點滴滴。從最早的《那些年》開始,到後來共同投資《唐山》、《囧》係列、《唐探》等一係列票房黑馬,再到邀請楊簡入股的深度綁定,更近的是他又跟著天眼影業投資了《湄公河行動》、《尋龍訣》、《九層妖塔》、《火星救援》等頂級項目……可以說,光線影業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電影市場始終保持一線地位,與天眼影業這位超級合夥人的緊密合作密不可分。
楊簡這個人,年輕得過分,卻擁有著仿佛能洞悉未來的眼光和魄力。他不僅帶來了無人能及的劇本判斷力和項目操盤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構建了一個以優質內容為核心,輻射投資、製作、宣傳、發行乃至衍生品開發的強大生態。而這個生態,對於光線這樣的傳統影視公司來說,是極具吸引力和依賴性的。
更關鍵的一層關係,柳亦妃更是持有光線影業10的個人大股東,這就相當於楊簡是光線的股東。這個身份,將光線與天眼的關係,從簡單的商業合作夥伴,提升到了近乎盟友甚至一家人的層麵。
王常田很清楚,楊簡這次對安樂影業出手,單純的是在立威,是在劃定圈子,是在告訴所有人,觸碰他和他所構建的秩序底線,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這是一種強勢的、不容置疑的江湖地位的宣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光線影業不做出點表示,那意味著什麼?
那意味著背棄盟友。
意味著在楊簡需要統一立場、展現力量的時候,光線選擇了“各人自掃門前雪”。這不僅僅是商業決策的分歧,更是一種人情的背叛,是對彼此信任基礎的嚴重侵蝕。
起碼在王常田看來是這樣。
儘管天眼影業沒有要求光線做什麼,但王常田覺得他們光線是時候展示一個合格盟友的態度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失去了天眼係這棵大樹,光線或許依然能靠自身底蘊生存,但想要再像現在這樣,持續不斷地獲取頂級項目、分享行業最大的一塊蛋糕,恐怕難上加難。資本市場會如何看待一個與“內容之王”楊簡關係出現裂痕的光線影業?其股價和估值恐怕都要承受壓力。
“江湖不隻是打打殺殺,更是人情世故。”王常田低聲自語了一句,這是他混跡這個圈子多年悟出的道理。
有時候,看似最符合短期利益的選擇,選擇哪一方都不得罪,光線不表態,可能不會得罪喇裴康,也不會得罪安樂,但從長遠來看,可能是最愚蠢的。光線,在外界看來,本就是楊簡一邊的盟友。
他拿起內部電話,接通了兩位副總李曉萍和李德來。
幾分鐘後,兩位核心高管來到了辦公室。李曉萍是一位精乾的中年女性,對數字極其敏感;李德來則是擁有將近二十年媒體行業工作經驗,負責內容製作,對項目價值和市場風向有著直覺般的把握。
“王董。”
“王董。”
“關於《美人魚》我們那10的份額,你們怎麼看?”王常田開門見山,將問題拋了出來,他想聽聽專業層麵的意見。
李曉萍率先開口,她儘量用客觀的語氣說道:“王董,從財務角度分析,轉讓份額是目前最優的選擇。根據我們最新的測算,如果天眼那邊的轉讓價格能達到6億,對應項目總估值就能達到15億,我們這10的份額可以作價1.5億轉讓。扣除我們最初4000萬的投資成本,以及可能需要承擔的部分前期費用,淨收益超過1億,投資回報率超過250。這是一筆極其豐厚的利潤。即便最終成交價在6億以內,我們的所收獲的回報率也超過200。而如果持有到期,假設《美人魚》票房達到30億,我們作為投資方,扣除所有成本、稅費和院線分成,最終能分到的利潤大概在8000萬到9000萬之間。兩者相比,轉讓的收益顯然比持有的收獲更大,且是確定的、無風險的現金。持有則需承擔票房不及預期的風險。”
她的分析清晰明了,數據支撐有力,指向性非常明確——賣!
王常田不動聲色,看向李德來:“內容投資部呢?你們的評估?”
喜歡這個影帝不務正業請大家收藏:()這個影帝不務正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