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最後攻占旅順的時間是天聰七年明崇禎六年,1633年)七月。
在這一年裡,孔有德和耿仲明所率領的舟師在鴨綠江一帶頻繁活動,這引起了黃龍的警覺。黃龍隨即派遣副總兵沈世魁率領水師官兵前去圍剿,他們成功地燒毀了叛軍的戰船,給孔有德和耿仲明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孔、耿二人對此懷恨在心,一直伺機報複。當他們得知“旅順兵儘出”,城內防禦空虛的消息後,便毫不猶豫地引導後金的兵部貝勒嶽托努爾哈赤之孫,代善之子)和戶部貝勒德格類統率馬步兵1萬人,如餓虎撲食般地揮軍南下,直撲旅順口。
在此之前,後金的水軍力量相對薄弱,而且對明軍的“紅夷大炮”心存忌憚,擔心在陸路進攻時會遭到猛烈的炮火攻擊。然而,自從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降後金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後金不僅擁有了百餘隻戰船,還得到了六七門紅夷炮,軍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具備了攻堅的條件。
此外,後金還巧妙地利用了孔、耿二人對旅順軍情的熟悉,讓他們充當攻城的先導。於是,黃金山(很小的一座山但是可以在上麵架炮轟擊城內,就是以後的日俄戰爭在這裡也是爭奪點,在日本侵華時,旅順大屠殺那段時間,這裡也是雙方爭奪的製高點,占據此山,還能封鎖軍港,著名的旅順老虎尾軍港,旅順,不僅僅是半部近代史,因為史料的缺失,明一朝的曆史幾乎看不到,如今隨著更多的史料發現,旅順,明清爭奪戰並不比清被侵略時差多少,總之,苦的都是百姓,幾次屠城,一個慘烈的小城,新中國成立後,是唯一一個兵團建製保護的基地,到今天也算是一個兵城)。瞬間成為了雙方激烈交鋒的戰場,一場驚心動魄的攻守大戰就此展開。
麵對如此險惡的戰局,黃龍卻表現得異常鎮定自若,他深知旅順的重要性,決心以固守此地為己任,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浴血奮戰,毫不退縮。
然而,儘管黃龍和他的將士們英勇無畏,但終究因為“火藥矢石俱儘”,且後繼無援,導致最終的敗績。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黃龍深知旅順已難以繼續堅守下去,於是果斷決定派遣部將譚應華攜帶總兵官的印信跨海前往登州。
臨行前,黃龍在遺書中寫下了“生前不愛五尺軀,死後唯有三尺劍”這樣豪邁的話語,充分展現了他視死如歸的氣概。同時,他還特意囑咐部將譚應華,如果在途中遭遇敵軍,務必將印信投入海中,以免落入敵手。
一切安排妥當後,黃龍在這一年的七月七日身中六箭,靠牆毅然自刎,以死明誌。他的英勇行為令人敬佩不已。
而黃龍的部下驍將李惟鸞,也深知旅順城破已不可避免。為了不被後金大軍俘虜,他毅然決定自焚其家屬,然後與項作臨、樊化龍、張大祿、尚可義等將領一同在血戰中壯烈陣亡。
最終,旅順城被後金大軍攻破,城中男女老幼共計五千多人都不幸成為了後金大軍的俘虜。這場曆時十二年之久的明、清旅順之戰,在陸路上至此落下帷幕。
崇禎帝,為了表彰黃龍等人為保衛旅順口所展現出的忠誠和勇敢行為,朝廷特彆頒布詔令:“追贈黃龍為左都督,並賜予祭祀和葬禮,同時給予其後代世襲的蔭庇。”此外,還下令建立祠堂,名為“顯忠祠”,以紀念黃龍的功績,而其他一同參與保衛旅順口的人,如惟鸞等人,也將被附記在祠中,一同接受後人的敬仰和緬懷。
黃龍非不是不能死,實非是不願不死。
實際上,在城破之前,完全有機會通過坐船的方式安全撤離。然而,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與這座城一同走向毀滅,這種死法無疑是極其壯烈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清朝對於真正的明史進行了嚴重的破壞。這段曆史在當時被刻意掩蓋和篡改,以至於很少有人能夠了解到其中的真相。清朝的文字獄更是對大量明代資料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許多珍貴的曆史文獻都因此而失傳。如今,我們已經無法確切統計到底有多少明代資料在這場浩劫中毀於一旦。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一句詩,就因為一個字,作者被清統治者砍了頭。“文字獄””的厲害,今人不能知。多少大明遺民死在屠刀之下。如今隻能知道那麼一點點,九牛一毛。
華夏文明能傳承到現在,實在是不容易的。
五胡亂華,多少漢人死在屠刀下,還剩下多少人,幾予滅族啊!“兩腳羊”多麼悲哀的稱呼。
蒙元滅宋,文明的摧毀,漢人是最低等的,要知道他們實行的是奴隸製,不言而喻,最低等的身份是什麼?
在後的是清,可能這些年的曆史也不怎麼講了,為了大一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清滅明時,殺的人少麼?屠城,屠城這個概念大家都知道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近的是日本侵華,大家知道的就多了,我就不多說了。
直係親屬死在野蠻人手裡的,幾乎都會有,我的爺爺可以說是死在日本人的手裡,他是1937年7月14日在延安參軍的。洽談百十一師起義時被漢奸告密,讓日本人抓去了。雖然在押送路上自己逃出來了,身體卻完了。
我奶奶她們在大青山突圍戰中,是學員隊掩護突圍,武器很少,很多學員是赤手空拳的去戰鬥,他們知道活下來的希望很渺茫,可是他們卻是義無反顧的去戰鬥。
我奶奶對死人的話是“還不如雞狗,死的人太多了,睡覺時旁邊就是死屍。”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曆經滄桑,承受了數不清的磨難與考驗。這些磨難不僅塑造了華夏民族堅韌不拔的精神,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和平與穩定的來之不易。
回首曆史,華夏文明曾遭遇過無數次的外敵入侵、自然災害、社會動蕩等困境。然而,我們的祖先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智慧,一次次戰勝了這些困難,使得華夏文明得以延續至今。
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倍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繁榮的時代,擁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條件。我們要感恩這個時代,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奮鬥,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說的有點離題了,今晚送大家一句話,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記住這句話。
“活著,就是幸福!”
這是一位老人的原話,給我自己,也送給大家。
願各位幸福美滿。
喜歡學名張好古請大家收藏:()學名張好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