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古從府衙出來後,心情格外舒暢。他邁著輕快的步伐,沿著寬闊的大道前行,身旁緊跟著吳大寶。
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了碼頭,遠遠地就看到一艘巨大的旗艦停靠在岸邊。張好古見狀,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他加快腳步,登上了旗艦。
由於這次走的是海路,為確保安全,隨行人員的規模得到了極大的擴充。一營的全體士兵都隨行了,此外,袁飛還帶來了三十名訓練有素的士兵,專門負責海上消息的傳遞工作。李明忠的百餘名手下也被分配到各艘船上,充當水手等職務。
這些船隻都經過了反複檢查,該加固的地方都進行了加固處理,以確保航行的安全。隨船的物資更是豐富多樣,除了十萬石大米外,還有一千萬兩的利稅以及來回所需的各種物資。
站在碼頭上的送行官員們,看著眼前這壯觀的一幕,心中都不禁為張好古此次的行程感到擔憂。然而,張好古卻顯得信心十足,他微笑著與送行的人們揮手道彆。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號炮響起,船錨被拉起,纜繩也被解開。旗艦緩緩地離開了碼頭,向著大海駛去。張好古站在船頭,迎著海風,心情愈發激動。
這時,隨行的李明忠下達命令,讓水手們升起日月星辰旗。隻見那麵紅底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分外醒目。隨後,其他的艦船也紛紛升起了同樣的旗幟,一時間,海麵上飄揚著一片鮮豔的紅色,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這支船隊的威嚴與決心。
最初的大明日月星辰旗,宛如華夏文明的精神燈塔,照亮了曆史的長河。這麵旗幟誕生於明朝初期,它不僅是大明王朝的象征,更是中華文明中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生動體現。
這麵旗幟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日月星辰的組合圖案。日月交相輝映,星辰璀璨閃爍,共同構成了一幅宇宙秩序的畫卷。古人對宇宙的認知和對政權的神聖化詮釋,都凝聚在這麵旗幟之中。即使時光流轉,歲月更迭,它依然是曆史研究者和傳統文化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深知新政權的合法性需要得到強化。於是,他下令命人設計一麵融合天文意象的旗幟,以彰顯皇權的神聖與永恒。根據《明實錄》的記載,日月圖案的靈感來源於《周易》中的“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這一典故。日月象征著皇權,如同日月般永恒不變,高懸於天空,普照大地。
而星辰部分則采用了北鬥七星和二十八宿的元素,這與明代欽天監的星象觀測體係相對應。北鬥七星被視為天空中的指引之星,而二十八宿則代表著天空中的星宿分布。這種設計暗喻著“天象應人事”的統治思想,即皇帝的統治如同星辰的運行一樣,順應天道,不可違背。
與前代王朝的龍紋旗幟相比,大明日月星辰旗的設計更具哲學深度。它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對宇宙秩序和皇權的深刻理解。這麵旗幟承載著華夏文明的智慧和精神,成為了曆史的見證和文化的瑰寶。
旗幟中央的日輪與月輪采用"陰陽魚"式交錯構圖,日赤月白的配色源自《周禮》"以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的禮製規範。周邊環繞的星辰並非均勻分布,而是按洪武八年實測的紫微垣星圖定位,其中北鬥七星被刻意放大,與《史記·天官書》"鬥為帝車,運於中央"的記載形成呼應。這種嚴謹的天文考據,使旗幟成為罕見的"可觀測星圖"類政治符號。
張好古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對原有的設計略作修改。他保留了日月主題不變,但在其周圍精心布局了十三顆星星,這些星星均勻地散布著,每一顆都代表著大明十三省的人民。這意味著這十三顆星如同忠誠的衛士一般,緊緊圍繞著日月大明,象征著人民對大明的擁護和扞衛。
而整個圖案的底色則被設定為鮮豔的紅色,這紅色並非隨意選擇,它代表著千千萬萬為大明而英勇犧牲的大明英烈。這些英烈們來自不同的階層和背景,有的是為建立大明而浴血奮戰的將士,他們中既有開平王常遇春這樣的高級將領,也有普通士兵,他們都為大明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
此外,這紅色還涵蓋了曆代為大明奉獻出生命的將士們,無論是在遙遠的過去,還是在當今的時代,他們都義無反顧地投身於保衛大明的戰鬥中。從薩爾滸之戰到寧遠之戰,從皮島到最近的旅順之戰,每一場戰役都見證了這些英烈們的無畏和堅韌。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紅色也預示著未來,那些為保衛大明而繼續奉獻生命的英烈們。他們將繼承前輩們的遺誌,為大明的繁榮和安寧而奮鬥不息。
船隊緩緩駛出吳淞口,如一條長龍般順流而下,順利地穿過長江口。進入寬闊的海麵後,船隊迅速改變了隊形,四艘快船如離弦之箭般疾馳在前,充當開路先鋒。張好古的旗艦緊隨其後,左右兩側各有一艘快船保駕護航,宛如忠誠的衛士。其餘的船隻則整齊地排列成兩列縱隊,緊隨其後。
當船隊抵達海麵時,所有的船隻都張開了飽滿的風帆,如同一群展翅高飛的海鳥,一路向北疾馳而去。起初,船速飛快,仿佛要衝破海浪的束縛。然而,當船隊駛過山東半島後,速度逐漸慢了下來。這是因為此時風向發生了變化,船隊需要逆風前行。
麵對這一情況,水手們立刻忙碌起來。他們聽從水手長的號令,迅速調整著帆的角度,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風力。儘管逆風而行,但船隊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前進態勢,呈“之”字形繼續向前航行。
過了沙門島後,直插天津方向。整個船隊一路沒停,在經過了十五天後,抵達天津港。
喜歡學名張好古請大家收藏:()學名張好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