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回到西汴複命後,向皇帝遞上了辭呈。
他的內心備受煎熬。
家族三代皆為朝中顯貴,自小,他便立下宏願,要發奮苦讀聖賢之書,成為能儘心竭力輔佐西汴皇帝的股肱之臣,為朝廷鞠躬儘瘁,為百姓謀福祉。
兩年前,他拒絕了世襲蔭封的優渥待遇,選擇與眾多文人士子一同踏入那競爭激烈的科考。
憑借著過人的才學,他力壓群雄,以西汴科舉榜首的傲然成績踏入仕途,一時間風光無限。
意氣風發士,鮮衣少年郎。
眾多世家大族紛紛登門拜訪,門檻都快被踏破了,皆欲與他結下姻親之好,以壯家族聲勢。
一次盛大的宴會上,他邂逅了那個令他一眼萬年、傾心不已的女子——西汴的嫡長公主,當今小皇帝的同胞親姐。
她能看透他藏於心底的孤傲,理解他的抱負與堅持;
而他,也深深愛上了她的善良純善,她的一顰一笑,都似春風化雨,潤澤著他的心田。
那段時光,他覺得自己是這世間最幸福的人。
他滿心期許,要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儘全力施展於治世安民之上,為這江山社稷添磚加瓦。
他暗自憧憬,待來年春日,繁花似錦之時,便風風光光地將他心愛的姑娘迎娶進門,與她攜手走過往後的歲歲年年。
“哥哥賞個泥餅吧!”一個女孩的祈求聲將他思緒拉回。
“很快,你就不用挨餓了。”他蹲下身,將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給了她。
月前,西汴朝廷正值用人的緊要關頭,局勢艱難,竟無一位合適的文臣甘願挺身而出前去澧朝,有人怕死,有人怕折彎了腰碎了風骨。
長久以來的饑餓,也如蝕骨之毒,一點點瓦解了兵將們的鬥誌。
曾經那些英勇無畏的將士們,如今連前往澧朝西州,以強攻之勢掠奪物資的勇氣都喪失殆儘。
那日朝堂,他望著這江河日下的景象,心中滿是悲戚與憤懣。嗬,所謂的文臣武將,所謂的西汴皇庭,竟已衰敗至此。
最終,他決然地穿上了那套象征著使命的使者官服,即便明知前方是敵國的羞辱與刁難,也毫不退縮。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他譏笑著,步履浮動著,回想著。
出使前夕,小皇帝的旨意傳來。言辭懇切又帶著幾分急切,命他務必設法換來兩年的糧資,以解國內燃眉之急;還要求他全力打破兩國之間商貿的封鎖壁壘。
甚至讓他,不論澧朝提出何種條件,隻要是在十二座城池的範圍之內,他皆可應允。
這一次外交之行,他拚儘了全力。
他多麼想用自己畢生所學,在談判桌上舌戰群儒,力挽狂瀾。然而殘酷的現實卻如同一堵冰冷的高牆,橫亙在他麵前——他手中沒有任何足以支撐談判的資本,他隻能低聲下氣地祈求大澧的憐憫。
隻是,
隻是他不曾想過,這次的出使,竟然使他拱手將公主送給他人。
愧疚與痛苦翻湧著,既無顏麵對他的公主,更無法直視曾經那個心懷壯誌、高傲自負的自己。
推開了府門,他望著皇帝送來的玉器、佩劍、古籍等賞賜,還有那隨行的美女,他滿心皆是苦澀。
他輕輕擺了擺手,示意賞賜的美女和府中的小廝退下。隨後,他伸手在那堆賞賜之物中翻找。
最終摸起一把匕首,沒有絲毫遲疑,抹向了自己的脖頸。
飛向太陽的幾點紅,落在了西汴的田地上,長出了一片麥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