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昧公司班子裡大多都見過倪陽州,和向來話少的顏琮之倒是都交往不多,小陳和組裡的人開會,翻遍了最近能用的本子,最後把一部很新的劇本遞到了範昧的桌上。
範昧忙了一天,回來辦公室看了劇本很久,最終拍板決定。
當天晚上,倪陽州收到範昧傳來的電子版,一點開就看到居中靠上的三個大字:
《0與1》。
……
雖然大家都知道,但這樣直白的表述是不是有點讓人難以接受呢?
倪陽州不禁小臉一黃,顫抖著手點開內容,壓下腦海裡胡思亂想的一千匹奔騰小馬,趁著顏琮之在樓下做宵夜,自己慢慢地讀了起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百年後。
ai技術的發展已經成功替代了曆史沉重的車輪,龐大的數據流成了新的壓路機器,在人類文明的曆史上從小馬車直接進化成超音速太空飛機,而創造這一切的人類高居其上享受著智能社會帶來的各種便利。
主角辛懷出生於科技大爆炸的年代,他是最後一波沒有趕上基因優選的人類,也可以說是趕上了剛剛興起的浪潮,而守舊的父母覺得不應該違反自然基因中的規律。
這一切導致辛懷幸運地成為了中心研究所為了《自然基因與優選基因反歧視法案》而招收進來的唯一一個自然人研究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相較於其他的研究員來說,他所承擔的任務其實並不太繁重,也沒怎麼接觸到核心,每天他除了調試還未發行的新一代陪伴型機器人,就是接待各種參加自然人實驗的被試者。
人類的基因被重新譜寫,情感類方麵的問題就變得更加五花八門,研究所裡的研究員大多是優選基因時保留低情緒高理智的專業型研究人才,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搞研究時沒必要的情感痛苦累積。但也是因為這樣,對於實驗室必要的受試自然人,他們總是顯得無計可施。
辛懷送走這一周因為懷疑這次的抑鬱中樞實驗對自己造成精神影響,而來了五次的自然人受試者,終於能關上門好好地休息休息。
要是對方再來,辛懷覺得自己先要下個心理科醫師加載功能來緩解一下情緒。
受試者沒抑鬱,他快抑鬱了。
咖啡的濃香在小小的辦公室裡擴散,辛懷靠在椅背上捏了捏鼻梁,“咚咚”又有門響,辛懷深吸氣,做了心理建設才喊了一句“進”。
沒想到推門進來的竟然是同組的研究員,名叫陶宜英的。
“在休息?”
辛懷見不是沒完沒了的受試者,不禁鬆了一口氣,坐直了身體:“嗯,上午應該是沒人了,一會兒打算再改一下bug。”
新批次的陪伴型機器人因為引入了更多細節可以調整的感情模塊,辛懷作為非心理學領域專家,要對其投入更多的時間。
陶宜英看著桌子上顏色醇厚的咖啡,不讚同道:“還是要好好休息,這樣的落後人工製品不過是在消耗你的精力罷了。”
辛懷笑了笑,不置可否,隻是用食指敲了敲杯子把手:“習慣了。”
陶宜英見眼前的人已經全神貫注地看上了數據,隻好關門離開。
辛懷啜飲一口咖啡,眼神直直望著電子屏幕上的問題反饋,那是新製作出來的機器人樣品,腦接機口連著他們的控製好的算法庫,不僅機器人的主動性能夠增強,還能保證時時刻刻在人類的監管之中。
但是最近的實驗出現了一點小問題。
——情緒自由度設定高於百分之三的ai對接機器人,會偷偷修改自己的數據設定。
喜歡穿書後我多了個人形掛件請大家收藏:()穿書後我多了個人形掛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