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珠兩口子今年剛剛新婚。
也隻能背井離鄉,今年樣本多任務重,並沒有回去老家過年。
常常吃完飯,教員就繼續擺弄著他的實驗器具,或者寫論文。
陶蒲跟人熟絡後,開始展現出他好學的那一麵。
經常向助手提問。
把人問得直撓頭。
小孩子的思維是天馬行空。
飄忽得眾人抓不住,但又時常能語出驚人,為幾人提供靈感。
兩個助手又愛又恨。
不過閒暇時,還是喜歡帶著小陶蒲出去玩。
還會碰到許多職員家屬或者附近的小孩子。
就這樣,農校成了他最常待的第二個場所,有了更多的夥伴,人也漸漸開朗大方了起來。
夏有米放任他自由。
不過,幾次悄摸負傷後,居然主動向她請教拳腳功夫的要點。
看在他堅強不屈的份上。
夏有米教了他最實用的。
嘻嘻。
欺負他的人有福了。
小陶蒲正以一天一個樣的驚人速度成長著。
夏有米則一頭紮入新一輪的研究輔助工作。
日複一日。
堅持,實驗,錯誤,修正。
培育,收獲,育種,繼續。
這兩年裡,最初的十株雄性不育水稻已增加到了三百多株。
也在農校開啟了大田實驗。
一列列詳儘的數據被記錄。
終於,在兩年後。
隨著論文的完成,這一階段的辛勞汗水結出果實。
文章影響巨大,不僅驗證了培育雜交水稻的理論可行。
還點醒了全國的水稻育種,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領先的進展。
更是教員科研生涯的轉折。
大家喜出望外,傳遞著這份喜悅。
期間雖然辛苦,但大家團結一致,投入了全部時間和精力。
一個個都不再細嫩。
頂著烈日工作已成了習慣。
但很快,夏天。
一場危機襲來。
原本就隨著成果的浮現,有些鬨騰的聲音。
(刪減一大段)
這場即將到來的“危機”,才正式給“不懷好意的人”遞了刀子。
如今,還有上級指派的“工作組”。
禍在旦夕。
夏有米私下跟眾人商議著,田間已栽種下去的搬不走,隻能先不管,他們不會囂張到破壞即將成熟的。
得將實驗苗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