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曆經過數代培育出來的,若是被毀壞,這兩年白乾。
為了保護更多樣本,他們緊急拉來一車同樣的破罐子,這還是當初用自己工資湊錢陸續買的。
因為樣本多消耗快,不能使用的那一批被集中存放著,陶蒲還搬了幾個回去自己培養小禾苗。
看夏有米要收集替換罐子,還把自己培育長成的幾缽禾苗貢獻出來。
見大小孩一臉認真。
夏有米也並沒推辭,他們的替換品越多,才能保下更多希望。
幾人連夜將實驗中的水稻秧苗全部替換。
重新簡單標記。
即便是有幾個錯亂,係統也給掃描記錄,隻要渡過了這一劫。
後續歸位不成問題。
在夜色掩護下。
膽大地行動著。
等到第二日,
能擺在大家麵前的,全都是正常植株。
而非他們經過數代培育的不育係禾苗。
那些實驗用的秧苗。
被悄悄運到了係統圈定的一塊果園內,周圍有臭水溝和苗木的遮蓋。
他們借著樸實農人和看顧秧田的便利,完成了偷龍轉鳳。
直到那批替換的苗。
真被那些人打砸、破壞、粉碎與挑釁,才感到劫後餘生。
他們的試驗差點麵臨夭折。
還沒等鬆一口氣,
禍不單行。
教員即將麵對調任的安排,研究工作可能就此中斷。
一直到,準備要離開前夜。
教員的報告資料都準備好。
諷刺的是,
“工作組”連夜翻教員檔案,準備再找出一些“麻煩”,新賬舊賬一起算時。
居然發現了一封國家科委給省科委發的函文。
因為那篇文章引起了上麵的高度重視,所以,函中肯定了教員幾人的研究和成果,要求繼續全力支持,不得有所乾擾。
如此,轉危為安。
這時,才悄悄將秧苗換回。
好歹沒耽誤了進度,讓研究出現倒退。
保衛戰後,幾人更是堅定。
夏有米更是成了編外一員。
了解到這位同誌對植株發現的關鍵性,領導直接批準她成為了農民好助手的身份。
正好對應了領導人提倡的“砸碎束縛婦女的一切枷鎖和絆腳石,昂首闊步前進”。(1)
發揚婦女頂起半邊天精神。
他當場還要寫大字報宣揚,被夏有米死死攔下了。
反複說明低調行事的好處,才將興頭上的人勸住。
今年七月。
以教員和他兩個學生助手為主,夏有米和教員妻子呂珠為輔,五人組的“科研團隊”正式成立。
從此,眾人由單打獨鬥,升級為有經費、有組織的“正規軍”。(2)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