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花不僅將那些磚鋪在了竹棚的地麵上。
還把洞口到坎邊以及茅房的門口,都鋪了長長一條路,這樣就算下雨,他們也不會一踩一腳泥。
李老頭起先還覺得,又不是大戶人家,還鋪這些地磚做什麼。
等五月一場暴雨下來,這地磚的好處就顯而易見了。
這場雨結束,何春花的心便又躁動了起來。
因為這個時候,最好出菌子。
雖說眼下她們已經囤了不少筍乾、各種野菜乾、乾木耳,還有一百多個鴨蛋,8隻小鴨子也長大了不少。
可是對於吃的,誰會嫌多呢?
所以,等雨一停,第二天清晨,何春花就出發了。
這一次,她還帶上了趙氏和劉氏。
一起相處了快半年的時間,婆媳兩人現在對何春花是無比的信服。
聽到她又要去弄新吃食,兩個忙不迭的就跟上了。
何春花也開心,她有了同行的夥伴,不用每次孤零零一個人往深山老林裡跑。
幾個人出門沒走多遠,就在幾棵鬆樹下麵,發現了橙黃色的鬆樹菌。
鬆樹菌分為烏鬆菌和黃鬆菌兩種,都可以食用。
她們此時看到的是黃鬆菌,顏色跟羊奶菌有些相似。
但是據說羊奶菌不僅一掐會流出乳白色的汁液,連生吃味道都是甜的。
何春花認識的菌子不多,但鬆樹菌是她老家吃的最多的一種,
所以她對這種菌子十分有把握,辨認起來毫不費力。
她們那裡,鬆樹菌可以吃兩茬,一次是四五月份,一次是八九月份。
焯過水,放上蒜瓣,和臘肉一起炒,那滋味兒,真是神仙都不換。
此處鬆樹並不多,菌子也就一人采了兩三朵,但是幾人都受到了莫大的鼓勵。
這些天趙氏兩人成天往山裡跑,早就知道哪處有鬆樹了。
簡直比何春花還熟,拉著她就往林子裡紮。
采菌子這事兒,是真的能上癮,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
以前何春花在周末,最喜歡的就是,等著某位雲南的視頻博主更新,看她采各種菌子。
等到了鬆樹林,三人各占了一片地,就找起菌子來。
鬆樹菌不像香菇和木耳,采摘時力氣大點也沒事,它的傘葉又嫩又脆,一個不小心,就容易把它碰碎。
菌子碎了就會發黑,味道自然也差很多。
所以,三個人幾乎都是跪在地上,撅著屁股滿地摘菌子。
食指和中指夾住菌杆,手掌輕輕包住傘葉,再小心翼翼的往外拔,那副謹慎的模樣,像個虔誠的信徒。
鬆樹菌就要吃新鮮的,所以她們也不多摘,
一人裝了小半竹簍,夠一大家子人吃兩天就行了。
而劉氏顯然還意猶未儘,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跟何春花商量,
“我們拐去苞米地那處,看看有沒有雞樅菌唄”
何春花對菌子著實研究的不多,而對從來沒有吃過的雞樅菌更是沒什麼把握。
此時聽到還有其他菌子,雖然十分興奮,但還是遲疑的問她,“你認識雞樅菌?”
“咋啦,就準你認識各種新鮮吃食,我們就不能認識了?”
劉氏笑著打趣她。
何春花不好意思的朝她吐吐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