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段譽則是成了慕容複與大理各族聯係的樞紐。
畢竟,現在整個南方歸吳,秦國又占據了交趾等地。
所以,秦國的地盤與吳國地盤已經全麵接壤。
並且,由於秦國強硬,毀滅不少異族的傳承,因此不少族群在段譽的引導下,陸續與吳國聯係起來。
其中最為殷勤的當屬於刀白鳳的母族,擺彝族。
不過,這些事王行之雖然知曉,但並未去乾涉,甚至還在暗中推波助瀾,將這些個養不熟的白眼狼,以不同的理由,陸續遷居到了交趾與廣西南路的邊地,其目的就是方便這些人投靠吳國。
而這些異族本就不是安分的主,一旦入吳,以吳國現在對異族的態度,必然會與士族爭鬥起來。
現在,他又奉上這麼一計,與交趾相鄰的廣西南路中的所有士族,必然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因為,這種事情,隻要開弓便沒有回頭箭。
要麼你死,要麼你亡。
王行之收回目光,沒再關注兩人,而是自己給自己倒上一杯茶水,淡淡開口,“王者獨行,若無魄力和果決手段,如何稱孤道寡。”
“漢末之時,曹操本是閹宦之後,名聲雖然顯赫,但卻與四世三公相差甚遠。”
“可是,最後雄踞北方之人,依舊是曹操。”
“這其中雖有良臣名將輔助。”
“但更多的是曹操的果決心性。”
“那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的梟雄心態。”
“再說唐宗李世民,兵變玄武門,殺兄囚父,世人雖有詬病,但其果決心性,卻是符和王者本質。”
“王道之路,本是獨路,若是利大於弊也不敢行,瞻前顧後乃是王道大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一聽,齊齊心神一震,段譽和王語嫣想要反駁卻又說不出反駁的言語。
周邦彥卻是心神皆顫,因為沒人比他更清楚,王行之以身入局的目的。
慕容複要是認可了王行之這番話,那吳國的所有江河,恐怕都會變色。
風波惡卻是目露精光,十分認同王行之的話,對著慕容複拱手勸說道,“公子爺,臨淵先生所言不錯,利大於弊則行利,還請公子也早做決斷。”
聞言,慕容複眼波流轉,麵色漸漸堅定下來,目光與之前相比,更是淩厲。
不過,他也沒直接說剛才的事,而是反問道,“先生,這士族之中也有不少良材,若是全滅,恐讓吳國文臣斷絕,對國家運轉不利,先生何以教我。”
王行之瞧著慕容複這模樣,便知道慕容複心裡已經做了決定,現在問的問題,不過是想要維係穩定。
到了這個時候,王行之已然不會吝嗇,輕笑道,
“吳王何不滅強扶弱。”
“據學生所知,南方士族分多個派係,其中以廬江周家的為首的江東派係,最是強盛。”
“不僅把持軍政,更是打壓其他士族。”
“江東之地,周家更是有“近天三尺,雲上有周”的稱呼。”
“所以,吳王何不以異族、賊匪,剪除周家羽翼,再扶持一些小士族。”
“這此消彼長之下,吳王何愁不能奪權。”
喜歡我以官身鎮天龍請大家收藏:()我以官身鎮天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