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7月,奧地士蘭,維也納
昔日帝國都城的榮光,已被戰爭的疲憊和末日的恐慌吞噬。
天空是灰蒙蒙的,如同市民臉上洗不掉的愁容。
街頭的咖啡館依舊營業,但談論的不再是音樂與哲學,而是黑市麵包的價格和前線崩潰的謠言。
饑餓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角落,排隊領取可憐配給的人群蜿蜒曲折,眼神空洞。
美泉宮,哈布斯堡王朝的輝煌宮殿,此刻卻像一座巨大的、華麗的陵墓。
皇帝卡爾一世枯坐在書房裡,窗外曾經代表無上權力的花園,如今也顯得蕭索頹敗。
桌上是堆積如山的壞消息:匈牙士蘭宣布獨立、捷克軍團倒戈、意士蘭人在南方突破、國內的斯拉夫人蠢蠢欲動……每一份電報都像一記重錘,敲擊著這個古老帝國最後的基石。
“陛下……”
老首相顫抖著聲音,遞來又一份前線急電。
“……防線徹底崩潰了,意士蘭人的軍隊正在向的裡雅斯特快速推進,我們……我們幾乎沒有成建製的部隊可以阻擋了。”
卡爾一世沒有抬頭,他的目光停留在牆上那幅描繪歐根親王戰勝奧斯曼大軍的油畫上,曾經的赫赫武功,此刻更像是一種無情的諷刺。
帝國,他的帝國,正在他手中分崩離析。
“糧食呢?我們請求德士蘭的援助有回應嗎?”
皇帝的聲音沙啞而疲憊。
“柏林方麵……他們自己的情況也很艱難,魯登道夫元帥表示無能為力。我們的倉庫……已經空了。”
死一般的寂靜籠罩了書房。
絕望像冰冷的維也納地下水,滲入每個人的骨髓。
就在這時,一名侍從武官幾乎是踉蹌著衝了進來,甚至忘了禮節,他手中高舉著一份文件,臉上是一種混合著最後一絲希望和巨大不確定性的激動。
“陛下!東方!東方有回應了!”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過去。
卡爾一世猛地站起身:
“哪個東方?是羅馬尼亞?還是……”
“不!陛下!是奉天!是炎國!聯合國際主席、炎國首席張揚閣下,對您的呼籲做出了回應!”
卡爾一世幾乎是一把奪過電文,他的手在微微顫抖。
目光急速掃過那些文字——先是代表聯合國際的、程式化的對“奧匈士蘭帝國人民苦難”的“深切關懷”與“人道主義擔憂”,隨後是鄭重其事的“敦促停火”和“召開國際會議”的提議。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卡爾的目光死死盯住了最後那段被特殊加密、來自張揚首席“個人”的密電片段:
“……帝國之傳統與秩序,乃歐洲穩定之基石,炎國素來敬重。
哈布斯堡家族之文化傳承,不應湮沒於戰亂……於危難之際,我方願秉持《奉天公約》之精神,提供必要之人道支持及……非正式之斡旋,以尋求一條既尊重現實,亦能保障陛下家族基本尊嚴與奧地利曆史延續性之出路……”
電文措辭極其謹慎,但每一個字都像重錘敲在卡爾心上。
沒有明確的承諾,卻給出了黑暗中唯一一絲微弱的光亮——體麵,延續,以及……生存。
“他們……他們願意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