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問從小沒有父母。
他一直覺得無所謂,沒有就沒有吧。
直到有一天,他得到又失去。
他發現,心裡缺了一個洞。
一個呼呼漏風的大洞。
求神拜佛有什麼用?他娘求神了,拜佛了,毫無用處。
求神,不如求生。
……
年幼時,同齡人都在問東問西的時候,張三問抱著相冊發呆。
他想,或許自己應該多問一些問題。
這樣看起來才像個正常人……
張三問喜歡上了提問,儘管大多時候,提出問題之前,他已經知道答案。
一個問題突兀,兩個問題單薄,四個問題咄咄逼人,五個問題過於累贅。
三個問題剛剛好。
就比如……
我是誰?
我在哪?
我在乾什麼?
三個問題剛剛好。
張三問從小渾渾噩噩,尤其是和張問月與張妙言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顯得智商欠費。
劉槐香觀察了很久,忍不住讓養子帶張三問去測智商。
“我覺得,他傻乎乎的。”
張三問的傻,具體表現在拿著打火機的電子打火裝置電自己,可以電一整天。
滾燙的水杯一定要反複碰好幾次,才會相信這東西不能碰。
第二天,又會故態複萌,屢教不改。
次次如此。
劉槐香懷疑,這孩子腦子不太好。
三個孩子一起打包去醫院,連帶著趙江城一起測智商。
結果是,趙江城智商110,張問月智商121,張妙言智商145,張三問智商99。
拿到報告,劉槐香釋然了。
差不多得了,能指望這孩子什麼呢?
能吃能喝能睡,困了餓了知道睡覺吃飯就行。
直到後來,劉槐香拿到吳帥的體檢報告。
智商89。
算了,下雨知道往家跑就差不多了。
活著就行。
劉槐香沒什麼期待。
吳帥和張三問相處得很好,兩個人總能說到一塊。
很多時候,旁人完全不知道他們兩個在嘀咕什麼,在忙什麼。兩個人加起來,約等於作死。
他們兩個總能在死亡邊緣精準徘徊。
以至於劉槐香懷疑,他們兩個能活到成年,完全是一群人在地下奔走的成果。
……
進入嫉妒的副本後,張三問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娘。
這個娘是忠實的佛教徒,給他塞高價求來的平安符,說起自己去大佛寺上香的經過,還拿出一個小甜瓜。
說是寺裡和尚給的貢品,是她這樣的檀越才有的。
檀越比施主高出一個等級。
人人可稱施主,隻有長期給寺廟很多錢的人,會被稱為檀越。
這個娘有一種很柔軟的氣質。
張三問說不上來這是什麼氣質,像剛出鍋的饅頭,綿軟又熱乎。
張三問想,這樣的人一定很容易受欺負,很容易上當受騙。
這個娘話很多,很嘮叨,一會兒嫌棄他渾身是汗,一會兒說他的工裝好看。
張三問看看身上的衣服,統一的禦前侍衛工裝,有什麼好看不好看的?就是一身皮罷了。
他娘說今天的羊油大餅不小心肉放多了,不好吃,不讓他爹吃。
所以都塞進給他吃。
他爹在一旁吱哇亂叫,像一隻跳腳的灰毛兔子。
一個白麵饅頭,一隻兔子。
好怪,真的好怪。
張三問啃餅子,發現的確不太好吃。
他娘做的餅子,調味不太好。
張三問低頭啃餅子,在他爹灼灼逼人的目光下,吃完了一整盤。
……
他娘嫌棄他不換足袋……張三問綁不好那種古老的襪子,他尋思,可以七天換一次,一次穿七天。
於是,他娘罵了他爹一頓。
“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爹氣得上躥下跳,天天早上盯著他換襪子。
“趕緊的!回頭你娘又罵我!這些銅板你拿著,路上買吃的。”
原來他爹也知道,他娘做的餅子,沒有外麵賣的好吃。
張三問用他爹給的銅板,買了多多的餅子,塞到懷裡,去上值點卯。
把餅子分出去的時候,張三問有一種怪異的愉悅感,整個人輕飄飄的。
他終於知道,小時候吳帥和他分月餅時的感覺了。
吳帥的媽媽做的月餅不好吃,但吳帥喜歡顯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