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明德堂,一片靜穆。雪花輕輕飄落,仿佛在為這段教育改革的曆程畫上一個唯美的句點。
葉知秧獨自站在書房,翻看著這些年積累的記錄。案頭堆滿了各地送來的報告:邊疆部落的孩子們已經能用多種文字交流;江南水鄉的農人掌握了改良農技;西域商道上,不同國家的商人在學堂裡切磋智慧。
"先生。"王子明輕聲進來,"各地代表都到了。"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明德堂將舉行教育改革總結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師生、官員、商賈、工匠,甚至有遠道而來的域外使者,都要見證這個重要時刻。
大堂內座無虛席。葉知秧環顧四周,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麵孔:曾經的倔強少年李元鋒如今已是教育新銳;當初的邊疆遊子如今成了溝通文化的使者;昔日的農家子弟現已是鄉村振興的力量。
"回首這些年,"她開場說,"教育改革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路。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總結這段曆程。"
第一個彙報的是教育普及的成果。數據令人振奮:
全國已建立各類學堂三千餘所;
年入學人數是改革前的五倍;
偏遠地區入學率提高了十倍;
女子入學比例達到史所未有的高度。
"但更重要的是質的提升。"葉知秧說,"我們不隻是讓更多人能讀書,更讓教育真正改變了人的命運。"
一位來自山村的教習作證:"自從村裡辦了學堂,不但孩子們有了新的出路,連村子的麵貌都變了。村民們學會了新的農技,懂得了經營之道,整個村子都富起來了。"
接著是教育創新的展示。各地的特色教育令人印象深刻:
江南水鄉的"水利學堂";
北疆草原的"遊牧課堂";
西域商道的"商貿學舍";
南洋海域的"航海學院"。
每一所學堂都結合當地特點,發展出獨特的教育模式。更難得的是,這些創新不是簡單模仿,而是真正實現了知行合一。
"最令我欣慰的,"葉知秧說,"是看到教育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確實,教育改革帶來的不隻是知識的傳播,更是整個社會的變革:
農村因為科技教育而增產增收;
商業因為誠信教育而更加規範;
工藝因為技術教育而不斷創新;
文化因為開放教育而更加包容。
正說著,一個特彆的彙報引起了關注。是關於教育的國際影響:
絲路上已建立了數十所聯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