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康滿意地頷首,緩緩說道:“俞所,你的努力我是看在眼裡的,隻要你好好乾,機會總是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李達康這句話雖然模棱兩可,但在俞昌平聽來,卻仿佛是一劑強心針。
他心中頓時充滿了希望,覺得自己的付出終於有可能得到回報了。
“謝謝書記,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俞昌平感激地回答,然後恭敬地退出了李達康的辦公室。
走出辦公室的那一刻,俞昌平的心情格外輕鬆。
他覺得自己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接下來就是要耐心等待機會的到來,並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贏得更多的支持。
送走了俞昌平,李達康再次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這次的崗位調整不僅僅是對個人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整個鄉政府凝聚力的一次檢驗。
如何平衡各方麵的利益,選出最適合的人選,是他作為鄉黨委書記必須麵對的難題。
……
正當李達康思考之際,門外又傳來了敲門聲。
這一次,走進來的是鄉教育辦主任金春林。
“是春林同誌啊,坐吧,來找我有什麼事嗎?”,李達康說道。
“書記,我是來向您彙報一下學校改造情況的”,金春林回答道。
金春林邊說邊從手中的文件夾中抽出一份報告,輕輕放在了李達康的辦公桌上。
這份報告詳細列出了最近官田鄉各學校的改造進展及未來規劃。
李達康接過報告,仔細翻閱起來。
學校改造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因此每一次關於學校改造的彙報,李達康都會格外關注。
“嗯,不錯,改造進度比預期的要快,這是好事”。
李達康看完報告,抬頭看向金春林,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春林同誌,你們教育辦這段時間辛苦了,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你們的努力”。
金春林聞言,臉上露出了謙遜的笑容:“書記過獎了,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不過,春林同誌”,李達康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嚴肅。
“學校改造雖然進展順利,但後續的教育資源配置、師資力量提升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這些都是關乎孩子們未來的大事,我們不能隻看重硬件建設,軟件同樣要跟上”。
金春林點了點頭,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書記說得對,我們已經在著手準備相關的計劃了”。
“我們打算與縣教育局合作,去各大師範院校引進一批優秀的年輕教師,同時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
“很好,有規劃,有行動,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態度”,李達康滿意地說道。
“不過書記,這個計劃要想實現的話,還麵臨一些困難”,金春林麵露難色的說道。
“哦?什麼困難,說來聽聽”。
“書記是這樣的,您也知道,雖然現在官田發展勢頭不錯,但發展時間畢竟還比較短,各方麵設施和條件還沒來得及跟上”。
“再加上我們這畢竟隻是個鄉,所以要想引進那些優秀教師的話,那就得在待遇上下功夫了,否則的話恐怕難以將人引進來”。
李達康聽後,眉頭微微一皺,隨即又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