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蘭鼻子一酸,蹲下身摸摸女兒枯黃的頭發:\"今年咱們吃麵條好不好?媽給你臥個荷包蛋\"。
\"又是麵條...\"。
小芳撅起嘴說道:\"去年端午節就吃的麵條...\"。
就在此時,門外突然傳來沉重的腳步聲,接著是丈夫劉大柱粗獷的嗓門:\"秀蘭!快開門!\"。
王秀蘭慌忙擦擦手,一開門就愣住了。
隻見丈夫劉大柱的肩上扛著鼓囊囊的編織袋,左手提著桶油,右手還拎著箱麵條,黝黑的臉上汗津津的,卻笑得像個孩子。
\"這...這是...\"。
\"廠裡發的!\",劉大柱擠進門,小心翼翼地把東西放在地上。
\"是縣裡給咱工人發的端午福利!一人三十塊錢的東西!\"。
王秀蘭手指顫抖著解開編織袋,雪白的大米嘩啦啦流出來,在昏暗的屋子裡閃著珍珠般的光澤。
她抓起一把湊到鼻尖,新米的清香直往肺裡鑽。
\"真的...不要錢?\",她仍不敢相信。
\"千真萬確!\",劉大柱抹了把汗。
\"廠裡每個人都領了,簽字按手印的”。
“廠長親口說,是縣長特批的專款,就是為了能讓咱們工人過上一個好節\"。
小芳已經撲到那箱麵條上,小手摸著包裝箱上的花紋:\"媽,是掛麵!細的!\"。
王秀蘭突然腿一軟,扶著牆慢慢蹲下,眼淚吧嗒吧嗒砸在米袋上。
這幾個月她精打細算,連菜市場收攤時處理的爛菜葉都搶著買,就為省下幾毛錢。
現在眼前這些東西,足夠全家吃兩個月。
\"廠長還說啥了?\",她哽咽著問道。
劉大柱搓著粗糙的大手:\"廠長說,廠裡欠的工資節後一定解決,縣長讓工人們再堅持堅持\"。
他壓低聲音,\"我聽車間主任說,這個縣長不一般,來了沒多久,辦了不少實事\"。
王秀蘭突然站起來,抹了把臉:\"小芳,去把陽台那捆粽葉拿來!媽今晚就泡米,明天包粽子!\"。
\"要包紅棗的!\",小芳蹦跳著跑去陽台。
劉大柱看著妻子重新煥發的神采,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差點忘了,退休工人也有,我爹的那份,我讓老李捎回來的\"。
……
筒子樓裡飄出久違的歡笑聲。
三樓的老馬家正把領到的麵條分給樓上剛生孩子的鄰居;
二樓的孫師傅端著碗剛炸好的油糕挨家挨戶分送;
連平日刻薄的門衛老周,都破天荒地給進出家屬院的工友們發起了煙。
同樣的場景在關安縣各個角落上演。
棉紡廠的女工們圍著發放點唱起了《咱們工人有力量》;
農機廠的老技師們自發組織起來幫孤寡老人搬運物資;
…
夕陽西下,李達康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縣城各處升起的嫋嫋炊煙。
劉學斌輕輕敲門進來:\"縣長,縣電視台想采訪端午福利發放的事...\"。
\"不必了\",李達康擺擺手,\"讓工人們過個好節,本就是分內之事\"。
他轉身拿起桌上那份《關安縣國企改製方案》,目光落在\"職工安置\"那一章。
真正的硬仗,才剛剛開始。
……
當晚的電視新聞裡,王德發抹淚的畫麵隻出現了三秒,卻被無數關安百姓記在了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