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一周裡,李達康有條不紊地推進著各項工作。
為確保國企改製的後續工作平穩有序進行,他親自掛帥,組建了一個高規格的工作領導小組。
這個由他擔任組長、各副縣長任副組長的專班,下設多個專項工作組,形成了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機製。
而那些明州老板們的專業管理團隊,也來到了關安縣,與縣裡的工作人員組成聯合工作組,分赴各改製企業開展實地工作。
得益於前期充分的準備工作,不僅及時足額發放了下崗補償金和拖欠工資,更明確了改製後的用工政策,因此工人們的情緒普遍穩定。
特彆是當得知改製後的企業將優先錄用原有職工,縣政府還將為下崗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創業扶持等配套政策後,工人們對改製的抵觸情緒大大緩解。
\"政府考慮得很周到\",一位老工人在職工代表大會上說。
\"既給了補償,又幫我們找出路,這樣的改製我們支持。\"
這樣的聲音在各企業並不少見。
在政策紅利的激勵下,不少有想法的工人甚至開始籌劃自主創業,縣裡承諾的創業貸款、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更讓他們吃下了定心丸。
與此同時,這一周來,縣委書記王國慶的表現出人意料地低調。
在全縣上下緊鑼密鼓推進國企改製的關鍵時期,這位平日裡活躍的一把手卻鮮少露麵。
除了出席必要的會議外,他幾乎整日閉門不出,連辦公室的窗簾都拉得嚴嚴實實,讓人捉摸不透。
縣委大院裡議論紛紛,有人說王國慶是在潛心研究重要文件,也有人猜測他是在運籌帷幄。
但隻有少數心腹知道,王國慶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他看似平靜的表麵下,實則暗流湧動。
他在等待,等待市委常委會的人事任命。
\"王書記這是在韜光養晦啊\",一位縣委常委私下感歎。
確實,王國慶深知,隻有等到自己推薦的人選成功上位,才能重新在縣常委會上占據主動,進而奪回對關安縣政局的掌控權。
這場無聲的博弈,勝負即將見分曉。
或許隻有李達康心裡清楚,王國慶所期待的轉機永遠不會到來,等待他的隻會是更加徹底的挫敗。
在這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的一周後,市委常委會如期召開。
市委小會議室內,煙霧在空氣中緩緩盤旋,餘陽市十三位常委中的其中十一位早已入座,隻待最後兩位關鍵人物的到來。
隨著腳步聲由遠及近,市長徐子敬和市委書記郭振華先後步入會議室。
郭振華在主位落座後,目光沉穩地環視會場,簡短地說道:\"既然人都到齊了,現在開始開會。\"
會議按照慣例,首先學習了高層和省委的最新文件精神。
當文件學習環節結束後,郭振華輕輕合上文件夾,語氣轉為正式:\"下麵,我們討論幾項人事議題。\"
這句話像一劑強心針,讓在座常委們瞬間打起精神。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在郭振華和徐子敬之間來回遊移。
在餘陽市的政治生態中,人事議題向來是這兩位主官的\"專屬舞台\"。
其他常委們心知肚明,在這場權力博弈中,他們最多隻能分得一些\"邊角料\",真正的\"主菜\"永遠掌握在一二把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