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敬的話音剛落,會議室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在座常委們心知肚明,這位市長的表態往往意味著議題的最終走向。
短暫的沉默後,幾位與徐子敬關係密切的常委相繼發言,言辭間無不表示對市長意見的認同與支持。
\"徐市長的考慮很周全,確實應該尊重老同誌的意見。”
\"田濤同誌熟悉工商業務,能夠確保工作平穩過渡。\"
\"我完全讚同徐市長的建議。\"
…
郭振華環視會場,將眾人的反應儘收眼底。
作為市委書記,他當然明白市工商局長這個關鍵崗位的重要性。
但眼下,他更關注的是關安縣的人事布局。
權衡利弊後,他決定在這個議題上保持克製。
\"既然多數同誌都讚同這個意見\"。
郭振華最終拍板道:\"那就按照子敬市長的建議辦。\"
隨著郭振華的表態,這場關於市工商局長人選的討論就此塵埃落定。
隨著會議推進,一項項人事議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郭振華刻意收斂鋒芒,在幾個關鍵崗位的人選上都對徐子敬做出了讓步。
這種罕見的妥協姿態,讓整個會議氛圍出奇地和諧,全然不見往日兩大主官針鋒相對的緊張局麵。
在座常委們雖然對郭振華的反常表現暗自詫異,卻也樂見其成。
畢竟在這種難得的\"休戰期\",他們反而獲得了更大的運作空間。
雖然幾個炙手可熱的要害部門依然被徐子敬的嫡係牢牢把控,但那些次一級的崗位卻成了各方勢力博弈的舞台。
\"這次會議倒是出人意料地順利\",一位常委在會議休息間隙低聲感歎。
確實,在這場微妙的權力平衡中,每個人都各取所需。
市長徐子敬鞏固了核心班底,其他常委分得一杯羹,而市委書記郭振華則默默為接下來的重頭戲積蓄著力量。
這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讓這場常委會呈現出少有的\"皆大歡喜\"局麵。
會議漸近尾聲,終於輪到了關安縣的人事議題。
這個看似普通的貧困縣人事調整,卻被刻意安排在了議程的最後。
這並非因為關安縣的地位有多麼舉足輕重。
儘管上周四千多萬的投資讓這個貧困縣短暫成為焦點,但終究未能改變其經濟落後的基本麵。
從政治分量來看,關安縣空缺的縣委副書記和統戰部長兩個常委職位,其重要性遠不及會議伊始討論的市工商局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