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先帶著小龍出去玩。”
說完就帶著小龍離開了。
蘇秋萍微微一笑,心道家裡有這麼個老人還真是福氣。
這個老太爺可是全村的寶貝啊。
拿上背包,她朝學校走去。
自從有了小龍,老李先生就把重心放在這小子身上了。
前不久跟老戰友聊過後,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投在小龍身上,時不時露出對家族後繼有人之類的感歎。
李小龍知道肯定是因為某項約定,太爺答應了些許事情。
他心裡為小龍感到高興,同時也覺得未來很有希望!
因此最近學校管理放鬆了許多,不過並不意味著無人打理。
作為老師,尤其是二十二歲的新媽媽,蘇秋萍教學生尚可以勝任,但在學校管理層卻有些牽強。
於是,現在管理任務就落到了洪老師頭上。
經過老李先生考察,此人非常擅長組織調度,甚至連老李也自歎不如。
要是小龍在家肯定要笑,因為這位曾經管過幾十萬人呢,在一個小學校當然不在話下。
因此,老李先生樂當甩手掌櫃。
當然洪老師最初還是有些猶豫的,畢竟是勞動改造人員。
可老李先生堅持認為在學校教學也是勞動改造,並承擔了培養新人的重任,任何反對意見都可以去找他解決。
就這樣,洪老師不得不成為李家莊小學的負責人之一。
“蘇老師,回來了?”
在學校門口遇到出門辦事的洪老師。
“是的,洪老師。
您這是去哪?”
蘇秋萍看到洪老師高大的身影穿著整齊,手上拿著本子急匆匆的樣子,不由好奇詢問。
洪老師聽說了那天的情況後,笑著說:“今天養殖場賣豬,正好無課,村長讓我去幫忙記賬。
而且,今晚大家要一起殺豬慶祝。”
“真的要殺豬?不是過年才殺嘛!”
蘇秋萍疑惑地問道。
當時養一頭豬很不容易,需要消耗很多飼料資源,還有一套規定標準。
每個村子的飼養和產量都嚴格控製,若養豬不理想,還需要村裡補差。
因此能維持豬場正常經營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大規模養豬更是挑戰重重。
洪老師耐心解釋:“我們自己的物料養起來不用償還公款,豬長大後也可以自己處理。
而農場有自己的體係,隻要完成上級任務即可。
所以這些豬既可以賣掉也可留下自用。”
洪老師自豪地講述,想到前兩天屠宰場的來訪人員被大肥豬震驚的情形。
那些肥豬一個個都有兩百斤重,讓他們喜出望外。
而將這些豬平價賣給屠宰場,既支持了建設,也讓全村人感到了成就與榮耀。
隨後一行人走向養殖現場。
此刻人群熙熙攘攘,李大壯和潘建軍等滿臉笑容迎接客人——王廠長和吳主任,他們正為即將購買的這批優良種畜激動不已。
參觀結束後,楊輝講解了用蚯蚓養活豬的方法,這一舉措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識,也展現了新農村創新發展的無限潛力。
麵對如此成效,兩位來賓充滿好奇與期待,決定深入交流了解具體實施方法及可能性。
王廠長意識到這種方法的價值所在,提出是否可以推廣開來,並且積極聯係相關部門商討進一步合作方案。
笑聲洋溢,張老師的目光停留在本子上的數字上,隨即翻過去瀏覽關於蚯蚓養殖喂豬的方法,臉上露出讚許之色,“真是個不錯的主意!”
三個大鍋在火苗的映照下不斷沸騰,熱水中時而浮起骨頭和煮至鬆軟的肉,接著又緩緩下沉。
這裡躺著下午剛宰殺的大肥豬。
除了六頭老母豬和一頭公豬繼續留在飼養區準備繁殖之外,今天特地選擇了一頭最大的宰殺了犒勞村民們。
儘管豬肉被精心分配給各家,大家也隻能享受骨頭和熬湯,日子還得省吃儉用。
村民的一致決定將分到家的肉按勞力分配;而最為尊重的是劉大爺,特意留下了豬頭送到了他家以示敬意。
一邊是婦女們忙碌於守著鍋子攪拌著熬骨頭湯;另外幾位在處理新鮮洗淨的土豆。
這些大塊切開的土豆迅速投入鍋中,掌勺者不時撒進幾撮粗鹽調味。
孩子們在一旁跑鬨嬉戲,他們嗅著飄來的香味,偶爾得到好心奶奶遞來的小塊肉類,塞入嘴中,樂此不疲。
大人們席地而坐,在篝火照亮下麵露微笑,彼此談天說地。
“李姐,你家那位什麼時候能回來?”
一人發問,引起一片笑聲。
李大姐笑著回應,旁邊她的兒子小明也跟著歡笑,露出一口潔白牙齒十分討喜。
“真不錯。”
張老師碗裡多了一根帶有肉的肋骨。
村民們知道這是對他教育工作的一種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