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安南軼事(三)_重生之再造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重生之再造華夏 > 第180章 安南軼事(三)

第180章 安南軼事(三)(1 / 1)

彭成龍又在演州待了2天,跟伍氏道、陳順、陳五郎、李正金、路夷等人聚在一起商議了今後“同鄉會”發展、聯係和保密的一些問題後,便滿懷心事的趕回了西部元帥府;

畢竟,安南之戰的成敗跟他們關係也很大,一旦戰敗,他們的性命且不說,辛辛苦苦拉起的隊伍也可能全部玩完,這不是彭成龍、張賢元等人願意見到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現在跟蒙元算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當彭成龍回到西部元帥府把自己的分析跟文武們說了以後,果然從汪世顯到西部元帥府的諸將、轉運使、安撫使和長史、參軍等都不太相信彭成龍的分析,彆說主攻方向了,甚至對安南軍是否會在雨季發動進攻都表示懷疑。

不過,汪世顯也是用兵多年的人,雖然早年都在西北征戰,但加入征南大軍也有4年了,對安南的情況還是有所了解的,他聽了彭成龍的分析後,看了看安南的沙盤地形圖,雖然對彭成龍說的主攻方向不太相信,但也認為安南軍很可能在雨季發起全麵進攻。

汪世顯對現在的安南皇帝陳興道、興道王陳興理、武義王陳國俊和陳興道的太子陳光啟這些人,他們的來曆和能耐,都作過細致的打聽,他知道這些人並非無能之輩,即便單獨拿出來跟海都比,也都不差多少。

更重要的是,西北叛亂諸王中,隻有海都一個人很厲害,而陳氏皇族,有雄才大略、善於用兵之人卻有好幾個,並且這些人還很團結。

當初元軍能夠一下打到升龍,其實有很大的偶然性,還有占絕對優勢的兵力和後勤資源加持。

他忽然想起先帝的方略和現在朝廷的態度,搖了搖頭,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先帝的方略,現在看起來,隻能用窮兵黷武到極點來形容,完全是要把國家和百姓搞得殺雞取卵一般,要求動員力度之大,後來的征海都都要相形見絀;

準備以60萬大軍後續還有20萬,共動員80萬人馬)、1200條船,水陸並進,一舉弭平安南和占城,同時還要讓真臘高棉王國)和暹羅稱臣瀾滄已經稱臣),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然而,開始決定征海都就已經動員得民怨沸騰了,再這樣乾,估計江山社稷能否保住都成問題,即便當年的秦皇漢武,也不敢這麼想,更不敢這麼乾。

因此,正式決定征南時,先帝已經現實多了,隻要求掌控紅河平原糧食產地即可,大帝,在人力不能及之時,也隻能認命,他也不敢逆天而行。

可是,也正因先帝迫不得已把征南的目的一再縮小,結果征南大軍的兵員數額也一再削減,到最後,除了早先調來的十幾萬西北漢軍,數萬探馬赤軍和侍衛親軍,隻動員了湖廣、江西和雲貴的七、八萬衙役簽軍。

這些簽軍以老弱孺子為多,青壯都很少,就這樣,湖廣、江西和雲貴已經是怨聲載道,教匪盜賊蜂起了,到了終於決定發起南征行動的時候,隻剩下22萬人馬還能用。

一年多來,大軍頂著疾疫連續作戰,在攻占升龍,掃平紅河平原,臣服瀾滄,一直進抵長山山脈並剿滅了安南北部各省的所謂“義軍”後,大軍已成了強弩之末。

即使在陳興道發起新年攻勢前,南部前線看起來兵力充足,其實也隻能處於相持狀態,若無增援和補充,想徹底平定安南實際已無可能,特彆是水軍撤出安南後,攻守之勢更是逆轉。

如今指望剩下不足15萬的基本上全是陸上步騎的征南大軍和傀儡黎朝所謂的10萬“歸元軍”能全部守住糧食產地和北部運糧通道,已是難上加難。

可是,如果最後被趕出安南,不僅10萬將士的血白流,而且先帝最小的目標都沒有達到,失去了紅河平原的糧食,難道繼續維持在南方各省的高額糧賦嗎。

征戰多年,南方各省已被征糧征兵征賦搞得殘破不堪,許多地方人口十不餘一,喊了多年的減免賦稅依然隻是空話,彆說許多早已淪為教匪盜賊的百姓了,南方原先歸順的鄉紳大戶,也是深感失望。

如果先帝仍在,絕不會容許安南成為第二個“南詔”,即使當時因為征西搞得天怒人怨,不得不縮小了征南的規模,但在海都平定後,必會將征西大軍大部南調雲南,誰想,先帝未及布置,便中道崩殂了。

唉,汪世顯長長的歎了口氣,他聽說,此次越王能帶著7萬精銳前來增援,還是因為得到了太後和現今太子帖木兒的支持,否則,依今上多年來的表現,早就解散大軍了。

7萬增援精銳,在汪世顯看來,也隻能穩住當前形勢,並奪回新年攻勢失去的沱江路中南部、演州路南部、義安府路北部,但要想南下全占義安府路和新平府路,並最終攻占陳興道的老巢順化路,甚至趁勢臣服占城,兵力遠遠不夠。

關鍵是,新年攻勢後,戰略優勢已經跑到安南人那邊去了,想起新年攻勢,這位帶兵多年的宿將苦笑著搖了搖頭,雖然越王千歲臨上大都前,已經警告新年切勿放鬆戒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除了他要求將士們必須堅守駐地,不得休假,並四處打探消息外,東路和中路都是置若罔聞,中路主要是文官和越王親信,兵力最少,主要職責是監視和訓練所謂的黎朝和歸元軍,以及征收糧食,所以沒做多少準備尚情有可原。

可是東路元帥府卻在年前直接給那些蒙古和色目人放假,原因是東路大多數人認為,安南軍已經大部被殲,剩下的早就嚇破了膽,不足為慮,北方將士在此水土不服,將士思鄉心切,應該準許將士們休假回鄉探親。

結果陳興道發起新年攻勢後,元軍到處兵力不足,而那些北方探親之人,有些現在還沒回來。

還有主攻方向,因為千歲不在,這些人顧此失彼,吵得一塌糊塗,兵力一會調到這裡,一會又馳援那裡,搞得將士們疲憊不堪,結果是沒給安南軍造成多大損失,自己卻失地還傷亡慘重,如果不是水軍擊敗了安南水軍,形勢更是難以預料。

眼下,水軍主力已經調往倭國,留下的寥寥無幾,元軍現在已經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了,7萬增援力量的到來,估計也隻能恢複戰略平衡,想借此一舉滅掉陳興道,至少在汪世顯看來,幾乎不可能。

不過,汪世顯並不清楚越王的計劃,也不知道脫不花其實隻帶了2萬人到安南,如果他知道脫不花的計劃,不知道會怎麼想。

眼下,沒人懷疑陳興道會再次發起進攻,問題是,何時,以及主攻在何地。

何時來攻,汪世顯根據多年打仗的經驗以及對陳氏家族的深入了解,完全讚同彭成龍的判斷“雨季”,他驚奇的是,彭成龍了解的情況並不多,但卻能做出這樣宏觀準確的判斷;

“果然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啊”汪世顯心裡這麼想,對彭成龍又高看了一分。

陳興道兵力有限,他會主攻哪裡呢,本來根據汪世顯在沙盤上的分析,安南軍主攻南路是不太可能的,陳興道占據西路戰略位置這麼關鍵的地方,而且在態勢上占優儘管元軍在一再調兵增援西路後,此地目前元軍兵力占優,但也僅此而已)。

隻要安南人敢於加大投入,不說打下升龍,但至少切斷北部糧道是完全可能的,畢竟,北部2路原先隻有3、4萬老弱簽軍,現在增援了東路元帥府的一半兵力,也就2萬探馬赤軍和1萬多侍衛親軍。

本來東路一開始進入安南就隻有不到8萬總兵力其中漢軍2萬),連續作戰,兵力已減至6萬多,調了一半過來西路歸化、宣光路,也未必就能久守;

若是安南集中10萬...不,隻要8萬兵力,佯攻升龍,主力北上,完全有打破目前僵局的可能,一旦糧道被斷,對整個征南大軍意味著什麼,汪世顯都不敢想。

不過,或許陳興道已經覺察到越王帶著增援大軍到來了,所以還想再等等,看看再說,但南路..汪世顯走到沙盤前,皺著眉頭仔細分析起來,他也知道元軍水軍撤走了,這麼一看,似乎有那麼點意思。

但他還是不敢相信陳興道會這麼乾,舍近求遠、舍本逐末,有這麼用兵的嗎,都不是傻子,陳興道家族裡的那些人,打仗都鬼精鬼精的,會這麼乾,但,如果是真的呢,他又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彭成龍。

彭成龍之所以這麼篤定,還因為一個政治戰略上的原因,安南雖然素來與占城交惡,但值此“唇亡齒寒”之時,占城定不會袖手旁觀。

如果陳興道有求,隻要勝利後能分得一杯羹,他們必定全力幫忙,而且,彭成龍還聽說,占城的那個新王子,頗有胸懷和眼光,這至少說明,借水軍的事,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汪世顯是個老軍人,顯然不大懂這些政治戰略上的事,即便他知道占城新王子很有才,也不會去想彆的什麼,但彭成龍這前世的銷冠不一樣,不僅本就是高材生,而且極善於觀望形勢和分析態勢,雖然那是在商場,但商場就如戰場啊。

汪世顯本想先讚揚彭成龍對安南軍進攻時機的預測,然後駁斥他關於主攻方向的判斷,這既是自己的真實戰爭分析,又暗含恩威並施的意思,但想起彭成龍屢屢“算無遺策”,加上對水軍撤離後南路形勢的猶疑,他又不好這麼做。

最終,汪世顯決定把這個判斷交給他的頂頭上司—那位年輕的千歲。

順便,也看看你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把這個代領侍禦史變成真正的侍禦史,汪世顯心想,隨後,他拿起了筆墨。

喜歡重生之再造華夏請大家收藏:()重生之再造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世重生:先綁四個,又去找校花 等待黎明 掉落漫威世界當超級英雄 七零,對我不好的人就不帶你飛了 穿成下堂妻,絕嗣戰神子孫滿堂了 天命浮沉錄:天玄之心 大宋第一極品小少爺 戰卒 母胎單身戀綜:宅女她擺爛爆紅 鬥羅之簽到女神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