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總管剛走,張賢元像想起了什麼,趕緊下城寫了封書信,然後叫來1名親信親兵百戶“小虎,你帶50...不,80名親兵前去容侍禦史那裡,把這封信交給他,你和弟兄們就不要回來了,留在容侍禦史那裡,一定要護好容侍禦史”,”遵令“。
張賢元剛準備再登上城頭,雷鳴般的馬蹄聲便從城門處響起,6000多騎兵,蜂擁出城,朝向安南軍進攻的方向。
雙方的騎兵在距離城寨不到2裡處展開了激戰,由於地形開闊又多是平地,加上安南騎兵也是采取一波一波衝擊的辦法進攻,因此,並沒出現類似星星峽那種,狹路猛烈碰撞的情況。
元軍的馬匹普遍要比安南軍的劣馬高大的多,雖然不耐久戰,但此時此刻,他們剛從城中衝出,也算是以逸待勞。
如果安南軍還是采取昨天的打法,大量的重裝藤甲弓箭手步行進攻的話,今日麵對6000多騎兵,即便他們人數比昨天多得多,但後果可想而知。
安南軍的前兩波衝鋒很快被具甲騎兵殺敗,但是因為安南軍全部手持長槍,對具甲騎兵有很大殺傷力,加上隻要稍微破開皮膚,就能讓1名騎兵馬上失去戰力的毒箭,因此,具甲騎兵也付出了很大的傷亡。
2500多具甲騎兵,很快剩下不到一半,而且,不耐久戰的馬匹也逐漸失去了戰鬥力。
這種情況下,具甲騎兵隻能先撤退了,後麵的約3500藤甲和輕甲騎兵出陣了。
很快,安南軍的第三波和第四波騎兵攻擊開始了,元軍的這3500名騎兵,並非侍衛親軍訓練有素的鐵騎,而是各部本來就配備的騎兵,多數時候是起支援作用,並非能完全獨立成騎兵集團作戰的。
所以在戰場經驗上麵,比鐵騎要差得多,儘管許多人騎術甚至比侍衛親軍鐵騎的騎術還要好。
安南軍的騎兵就跟更不能談了,不僅馬是劣馬,而且大多數人根本不懂騎兵作戰為何物,騎術也遠遠不能跟元軍騎兵相比,更多的,是憑借一腔血氣之勇,與元軍拚殺。
儘管如此,但是仗著人數上的優勢和毒箭的殺傷力,以及劣馬的持久耐力,他們還是給元軍造成了巨大殺傷。
在第一波和第二波被元軍的具甲鐵騎擊敗後,第三波仍然不要命的衝了上來,這次,他們發覺令人恐懼的具甲鐵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跟他們裝備差不多的藤甲騎兵,甚至還有輕甲。
”他們的具甲鐵騎完了,勇士們,跟我衝“陳國宇持劍大叫,並帶著幾十個親兵率先向元軍衝去。
元軍勉強打退了這波攻擊,但是傷亡慘重,此時,方圓十幾裡,已經遍布雙方的死傷戰馬和士兵,戰場上不時傳來戰馬臨死的哀鳴聲和重傷士兵的呻吟聲,然而,安南軍殺意未消,第四波攻擊開始了。
失去了具甲騎兵,自身又傷亡慘重,麵對安南軍又一波不要命的攻擊和毒箭的可怕威力,元軍剩下的騎兵開始後退了,甚或有人轉身打馬潰逃。
”媽的“張賢元狠狠地罵了一句,正準備親自提刀上陣,忽見一名滿身橫肉、身披重甲的大漢騎著馬帶著數十名親兵奔向城門口,把一個拔馬回逃的副百戶一刀砍為兩段,“巴雅爾,好樣的“張賢元不由得出口讚道。
城門口,其他潰逃的人見了,一部分隻好又打馬回去,還有幾個則散開想轉過城門逃跑。
張賢元隨即對一名親兵說道”傳我令,讓李將軍快點,我們還有多的馬匹,讓剩下的具甲鐵騎不要休整了,馬上換馬出城作戰”,隨即抽出自己的長柄斬馬刀,喊了一聲”隨我來”,便帶著親兵們衝下了城頭。
“潰逃者格殺勿論,你們,還有你們,馬山追上去,把這幾個潰逃的給本總管就地斬首”張賢元帶著幾十個親兵也趕到了城門口,”遵令“。
巴雅爾回頭見是張賢元,有點驚訝,他知道張賢元和那位正在越王那裡炙手可熱的容侍禦史的關係,也接到了侍禦史的命令,此刻他們都要聽命於張賢元。
“張總管,你怎麼來了,那誰在城頭安排守城諸事呢”巴雅爾問道。
“有吳總管在,廉總管也馬上到,他們二位自會調度妥當,我跟巴雅爾總管一道,守在這城門口便是”張賢元回道。
張賢元一邊說一邊從一個親兵手裡接過一張弓,搭上一支箭,沒用全力,射了出去,“撲”的一聲,落在百步開外,“此箭所落之地便是核心,一步都不許後退”張賢元滿臉殺氣的說道,巴雅爾則是連連叫好。
然而,安南軍的第四波騎兵全部是紙甲,不僅比藤甲的防護更好,也省去了外麵的罩甲,這兩天天晴,紙甲全部乾透了,穿在身上,不僅透氣,而且更為輕便。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元軍那3500多騎兵在打退安南騎兵的第三波衝鋒後,就隻剩下2000多了,馬匹也開始疲憊,儘管張賢元殺氣騰騰,但還是無法阻擋軍隊的潰退。
“韃子軍完了,衝啊,勇士們”陳國宇一麵繼續指揮騎兵進攻,一邊趕緊讓諸將率攻城部隊跟上,這一次,攻城部隊也吸取了教訓,除需要抬雲梯奔跑和要操作重型攻城槌的兵士外,其他都穿著紙甲衝鋒,有效減少元軍箭支和擂木炮石造成的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