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院裡,燭火搖曳,年氏側臥在雕花拔步床上,精心描繪的柳葉眉微蹙,一手捂著腹部,裝出一副腹痛難忍的模樣。
她屏氣斂息,靜靜等著煙柳回來,滿心期待四爺能心急如焚地趕來。然而,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除了燭火燃燒的簌簌聲,她始終沒聽到四爺的腳步聲。
年氏終於耐不住,緩緩睜開眼睛,就見煙柳神色慌張,獨自回來了。她柳眉瞬間擰緊,眼中閃過一絲慍怒。
煙柳沒完成側福晉交代的任務,雙腿發軟,顫顫巍巍地跪在年氏麵前,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側福晉,四爺沒來漱玉院……四爺吩咐奴婢叫府醫來給您醫治……”
年氏聽完,臉上一陣白一陣青,氣得牙關緊咬,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晴絲見狀,連忙上前柔聲安慰:“側福晉,四爺去韶光院,不過是惦記著幾位阿哥。四爺對您的感情,那可是實打實的,心裡肯定疼您。等您為四爺誕下小阿哥,四爺必定更寵您。”
這番話,將四爺去韶光院歸因於孩子,又強調四爺對年氏的真心,年氏聽後,緊繃的麵容緩和不少。
似乎想到什麼,年氏對著晴絲急切吩咐:“對,一定是因為孩子。你快去把家裡送來的坐胎藥熬上,我一定要給四爺生下小阿哥!”
“是,側福晉。”晴絲暗暗鬆了口氣,在她看來,側福晉雖說脾氣有些急,但還算好哄,平日裡也總是一副溫溫柔柔的模樣。
年氏沒請到四爺,消息很快在後院傳開,格格們紛紛幸災樂禍。好在第二天不用請安,不然年氏少不了要遭受一番冷嘲熱諷。
方南兮對後院這些勾心鬥角的事毫無興趣,一門心思撲在三位阿哥的教導上。閒暇時,她便研讀醫書,或是在庭院裡擺弄花草,悠然自得。
轉眼間,除夕將至。年氏一直服用坐胎藥,又頗受四爺寵愛,可肚子依舊沒有動靜。
不知是不是受年氏影響,後院其他格格也紛紛開始服用坐胎藥,一時間,整個後院藥味彌漫。
格格們滿心期待能有個孩子,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慰藉。但四爺若不去她們院子,即便喝再多藥,也難以如願。
四爺被德妃訓斥後,雖對年氏依舊寵愛,卻不再像之前那樣,二十天裡有十五天都泡在漱玉院,最多十天。其餘時間,他會去其他格格那裡。
在前朝,太子愈發荒誕,或許是察覺到皇帝對他的態度有所鬆動,太子開始肆意放縱。可奇怪的是,皇帝看到太子這般行徑,不但沒有嚴懲,反而越發寬容。
除夕宴即將來臨,方南兮成為側福晉後,每年都會進宮參加。但雙胞胎還不到三歲,年紀太小,這次無法帶進宮,隻有四阿哥弘旭能跟著進宮。
星羅留在韶光院照顧雙胞胎,方南兮帶著秋竹、秋霜隨四爺一行人進宮,弘旭則跟在四爺身邊。
福晉乘坐第二輛馬車,李氏帶著大格格坐在第三輛,方南兮坐在第四輛,年氏自然被安排在最後一輛。
年氏原本想和四爺同乘一輛馬車,可弘時、弘旭也跟著四爺,妻妾與爺們同坐多有不便,她的想法隻好落空。
馬車內,方南兮輕輕閉上眼睛,養精蓄銳。府裡其他女人都羨慕她們能進宮參加除夕宴,可方南兮卻覺得,留在府裡或許更好。宮裡人多嘴雜,四阿哥弘旭年紀尚小,她實在放心不下。
抵達皇宮後,方南兮下了馬車,跟在福晉身後,邁著細碎的步子,緩緩走向德妃居住的永和宮。
永和宮內,十四爺的嫡福晉完顏氏、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早已等候在此,還有幾位十四爺的女兒也在。
福晉儀態端莊,帶著眾人走進殿內請安:“兒臣給額娘請安,額娘吉祥。”
“妾身方氏年氏、李氏)給德妃娘娘請安,德妃娘娘吉祥。”眾人依次行禮。
德妃臉上的笑意淡了幾分,微微點頭示意她們起身。在德妃的朱嬤嬤指引下,方南兮坐到一旁的椅子上。
福晉的對麵是十四爺的嫡福晉完顏氏,完顏氏對麵是伊爾根覺羅氏,李氏則坐在伊爾根覺羅氏前麵。
等人都坐定,德妃率先開口:“四福晉,府裡自從雙胞胎誕生後,就再沒傳出喜訊。身為嫡福晉,你要大度些,不管哪個妹妹誕下孩子,都會尊稱你一聲嫡額娘。”
福晉早已不是第一次麵對德妃這番說辭,依舊端莊有禮地回應:“兒臣也盼著府裡能有好消息,四爺平日公務繁忙,等兒臣回去,就安排府醫為妹妹們調養一番,為四爺開枝散葉。”
德妃碰了個軟釘子,心中不悅,目光轉向年氏,厲聲嗬斥:“年氏,聽說你在府裡很得寵,卻隻知道纏著爺們,肚子到現在都沒個動靜。”
年氏急忙起身,恭敬行禮:“娘娘,妾身身子孱弱,入府許久未能懷上孩子,都是妾身的過錯。還望娘娘大人大量,不要怪罪妾身,妾身往後定會悉心服侍四爺。”
德妃看著年氏這副模樣,心裡越發惱火。年氏表麵上一副誠懇認錯的樣子,可話裡話外,倒像是德妃若不原諒她,就是心胸狹隘。再瞧年氏那柔弱的身形,德妃心想,這恐怕不是個好生養的。
德妃這一生,最得意的便是為皇帝生下三子三女,向來以此為傲。
她本就看不慣四福晉,一來四福晉不太能生養,二來四福晉烏拉那拉氏是孝懿仁皇後指定的,與她不是一心的。
從前,德妃也瞧不上方南兮,可自從方南兮誕下三個阿哥後,每次進宮,德妃便不再搭理她。
如今又來個不好生養的年氏,德妃愈發不耐煩:“身為側福晉,要把子嗣大事放在心上,彆耍那些沒用的花樣。”
說完,德妃示意年氏坐下,不再理會四爺府上的眾人,轉而和完顏氏熱絡地聊起來。相比四爺府上隻有大格格一個女兒,十四爺府上已有四個女兒,顯得熱鬨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