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珂聽著孟珙的奏對,開始還不覺什麼,直到其建議寶慶帝儘起戰兵付於韓淮安,汗都下來了,將一國命運托付一人,這是取死之道也。
帝王最怕是禍起蕭牆,變生肘腋,大將常年出征在外,久而久之,會出問題的。
漢末董卓,東晉劉裕,唐開元安祿山無不是倒反天罡。最終是什麼結果,後人都是看得到。
你這樣建議,官家會放心嗎?你孟家和韓家都是功勳一係,有三百年的交情,而且韓淮安還是你貨真價實的妹婿,你外甥還是韓家的長子長孫,現在就捧在我那姑奶奶老太君的手心裡呢!
把增援襄樊的意義說明白就可以了,為何還要多此一舉,這些話由宰執說出來到不覺什麼,從你口中說出,明顯就變味了,主弱臣強,此乃亂國之兆啊!
大寶上坐的哪位可不是心胸開闊之人。
寶慶帝冷著臉,良久,他淡淡道:“都說說吧。”
和章鑒、程元鳳相比,賈似道對抗擊蠻夷的態度要積極些,他雖然不是正經的武將出身,但常年供職於西府,經孟珙提醒,也看出襄樊的危機來,可以說京湖戰線就是雙方戰事的腰眼所在,確實不容有失。
在考慮一番之後,及時送上近期收到的前線塘報。
西線關中的塘報,是在一個月前到達京師的,東線江淮的塘報是三天前送過江的,不同的是,京湖製置使呂文德的塘報在這十幾天裡每天都有一封,求援的語氣一封比一封急迫。
大太監王春將塘報接過放在柴煜的龍案上,看完塘報,寶慶帝的臉色變得更加蒼白了,“都看看。”柴煜將塘報甩在大殿的地上。
王春急忙撿起交到章鑒手中,章鑒看完傳給程元鳳,然後依次下傳到每位閣僚手中。
當看到襄樊前線在十天前已經丟掉漢水北岸的樊城,南岸的襄陽被圍如此多天時,君臣人等均是晴天霹靂,有若天都要塌了,驚恐之下,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韃靼大軍順九江一路東進,圍困金陵的場景。
莫名其妙的,很多人竟希望韓淮安帥軍擊敗韃靼收複樊城後,再經曆一場大敗,隨後退守樊城,敵我雙方最好來個兩敗俱傷,就連寶慶帝都有這種心理。
這些塘報都不是一味的壞消息,大周的四大戰區,卻有最西邊的鄭國公李明承傳來捷報,還是韃靼犯邊十一年以來未有的大捷。
這些捷報從三月前開始,幾乎六、七日就有一份,從最開始的韃靼大軍西進秦鳳路開始,雙方開始接戰,到鄭國公如何調兵遣將,然後運籌於帷幄之間,決勝於千裡之外,上麵更是大誇特誇,將此次塞外大捷讚得天上地下少有。
李明承的塘報,還將這次大捷歸功於皇帝洪福,歸功於朝廷諸公運籌帷幄,隻將自己名字擺在最後麵,最近的兩份真是用力的吹,拚命的吹,嚇煞人的吹。
標題也是一個取得比一個驚竦奪目,什麼《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什麼《但有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等等等。
特彆昨日剛到的最新一期塘報,連《飲馬翰海上,封狼居山下》的典故都用上了。結尾引用了建昭三年,陳湯大敗匈奴所上奏疏不說,更狂熱地高喊:“向戰無不勝的大周將士們致敬!”
這最後一份塘報是昨日晚間送到西府的,賈似道還沒有來得及看,當看到最後時“噗”的一聲,他再也無法忍耐,這位鄭國公的底細他再清楚不過。